第A0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理性应对年末压力

  西方经济学理论建筑于一个假设前提之上:所有人完全理性且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依然能发现不少“理性”光辉照耀不到的边边角角。在一年的最后时间里,结算、规模、排名……一系列似乎迫在眉睫的事件让部分机构疲于奔命,于是乎理性放两边,考核摆中间。

  很难说类似这样的行为是“理性”的:明明持续看好一只股票却非要卖掉几天,说是等过了年再买回来;有关规定明令禁止所谓存款“返点”,但一些银行就是令行不止;监管部门多次重申基金公司年底不应以规模份额为追求目标,不少基金公司却依旧忙分红,拼份额。而这些似乎被异化了的机构行为背后,往往少不了董事会、股东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当然也显示出某些制度上的不完善。

  或许少数公司年底前的“异化”行为并不能代表所有金融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行为或多或少在影响着金融市场,无论是基金的集中分红带来的间接影响还是机构自营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旦形成群体效应,就可能会对某一阶段的市场趋势造成影响,加大市场的波动。

  当然,在看到年底机构一些异化行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少负责任的机构在按照科学和理性的原则完善自身的年底考核机制,比如不少基金公司就将年底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提前到11月份,减缓年底基金经理拼排名的压力,客观上减小了基金排名战对市场稳定造成的影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愿意想办法,不完善的制度可以完善,异化了的行为可以再规范,关键是要将着眼点放在机构的健康发展上,把心放在如何真正提升自身服务投资者的能力上,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追求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金 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