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论道
信贷结构调整考验银行风控能力
王 勇

  中国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随后,央行又宣布,自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政策信息,传递出决策层希望商业银行均衡放贷,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信号。这些信号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

  信贷结构调整意义深远

  今年管理层要求商业银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意义深远。

  首先,顺应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方向。由于信贷资源量的有限性和信贷业务的风险性,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会给商业银行以积极的引导,既不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又利用好有限的信贷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央行工作会议精神,宏观政策调控转向主要调结构,加之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的必要,今年贷款的增长将回落,而信贷结构调整已成必然趋势。从新增贷款角度来看,今年基建领域贷款比重应该略有下降;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强调增加消费,理论上消费类贷款也应该上升;另外,私营部门、民间企业贷款占比也应该上升。

  其次,央行收缩政策密集出台意在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央行在2009年底不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连续10周资金净回笼。新年伊始,就重新启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工具,这是央行深思熟虑后做出的虽超乎寻常但却是合理的决定,也是调整信贷结构所必需的。

  其三,信贷结构调整是评价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分布合理性的尺度和标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就是不断增加高收益、低风险的信贷资产比重。同时,还应注意流动性风险,在期限上把握好合理的比例关系,避免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流动性风险。

  信贷结构失衡风险值得关注

  2009年超量信贷投放的背后,凸现了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长期化”特征,绝大多数贷款流向了政府和大型国企项目,信贷集中风险日益凸显,一些资金在大项目与银行间来回倒腾,还有一部分流向了股市和楼市,而众多中小企业却并没有享受到这场盛宴。这种不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已为银行未来不良贷款的急剧上升埋下了隐患。在现实中也可能引发投资的畸形化,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更难得到改善。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7月新增的7.73万亿元贷款当中,除了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外,剩下的只有1万多亿元,其中还包括居民个人贷款、企业一般流动性贷款。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场化程度低,未来收益不高,回收期较长,不可预测因素多,难以保证企业未来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还本付息。银行中长期贷款项目过多、比重较大,影响了资产负债结构的均衡,使流动性受到威胁。从贷款企业的规模结构看,大部分贷款进入大企业,加剧风险集中。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19家主要银行5000万元以上客户贷款集中度占比是60%左右。银行授信相对集中,存在风险隐患。

  从贷款的产业结构看,信贷过多地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资源行业、重化工业和房地产业仍然是信贷投放的重点,也是较易产生波动的几大行业;而对“三农”、中小出口企业、民生、服务和消费等领域的贷款相形见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必须提升

  上述信贷结构调整新的政策动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形成考验。那么,新的一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就必须提升。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转变。一是在发展方式上,由重发放轻管理向发放管理并重转变;二是在客户选择上,由准入选择客户向择优选择客户转变;三是在贷款方式上,由保证担保为主向抵押担保为主转变;四是在风险管理上,由防控重点环节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其次,在均衡放贷中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准备金率的调整,要求银行应按照国家政策导向把握信贷投向,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使信贷增长与我国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的规划协调一致,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当前银行信贷增长仍要向国家重点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三农”领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项目倾斜,要积极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也应密切与立项、环保、规划等主管部门沟通协作,将落实国家环保政策、产业政策与信贷控制有机结合,以绿色信贷机制优化信贷增量结构。

  其三,进一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要认真遵守银行长期以来积累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包括审慎评估信贷额度对银行和借款人的合理程度,强调借款人的现金创造能力,科学评估项目的风险与收益。同时,在授信决策过程中,要严格坚持授信审批的原则、程序与标准,严格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把好客户准入关,并加快退出劣质客户。风控部门应设置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屏障,加强对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贷资金用途的监控,随时掌握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回笼情况,准确、及时、严格地监控信贷资金流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