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话实说
人才创新需要高考制度改革
张东阳

  在中国,“高考状元”一直是香饽饽,名牌大学将其视为人才,争相录取。而美国的名校对所谓的“高考状元”,却并不特别重视。根据有关数据,美国中学生SAT(全国性的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考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时,61%被哈佛大学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名校。

  中国与美国对待“高考状元”如此迥异,完全在于目前不少中国高校与美国高校不同的“人才观”:中国高校时常把高考中考高分者看成是难得的“人才”;而美国不少高校,“人才”不是“高分宝贝”,而是富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兴趣广泛的“与众不同的人”。这一点,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说得很明白,那就是“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中美人才观的这种差异带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中国大陆最知名的几所高校在国际高校排名中一直没有跻入前列,而美国知名学府近些年却显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创造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也常常没有对手,一批美国大学每年总是能够取得非常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们不否认中国目前的高考体制对于保障教育的“公平性”非常有效果,但是,“唯分数论”的情况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一情况也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国式人才培养”问题。当刚刚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的时候,当“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的理念被真实地提出来的时候,我们期待着,在“人才培养”的基本、最具普及性的中国教育发展中,那种“唯分数论”的人才选拔偏见是该尽快偏正了,而作为其中最具“指挥棒作用”的高考选择人才机制,应该就是首先被尽快纠偏的。否则,整个人才培养工作就不能真正得到有效改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