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1版:B叠头版:投资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信任危机
付建利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近期,基金业杂音很大,如管理混乱、高管变动频繁、产品同质化严重、拼首发、基金难卖、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形象下降、公司治理结构原地踏步等等。经历了十多年的飞跃式发展后,基金业显得有点步履蹒跚,各种问题出现,一时间让人觉得“问题多多,无从下手”。事实上,在诸多的难题中,最需要业界当下解决的难题是基金业社会形象下降丧失社会信心,这对以诚信为基石的行业来说,其破坏性尤为重大。

  毋庸置疑,信心一旦出现危机,对基金公司的品牌损伤是致命的,就好比古代社会对人品的要求一样,无论你平时表现得多好,一旦有“男盗女娼”的丑行,恐怕这辈子就难以翻身了。一家基金公司业绩再好,资产管理规模再大,如果有失信于人的劣迹,在投资者眼里,终究是不让人放心的。

  以老鼠仓为例,有一家基金公司,在和对手竞争大单企业年金业务时,就因曾有“老鼠仓”的记录,最终与这笔企业年金业务无缘。由是观之,出现“老鼠仓”之后,哪怕是基金公司的公关手段再高明,没准哪一天还是会让你体会到“后患无穷”这一成语的真实含义。

  不唯如是,一家基金公司出现了“老鼠仓”,如我等一样有“小人之心”的投资者,难免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既然这家基金公司有“老鼠仓”,另一家基金公司也可能有,这种扩散化的结果,就是整个基金业的社会形象在投资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对“老鼠仓”事件的处理,基金公司不可谓不积极不重视,但人们看到得更多的是,基金公司忙于“公关”、忙于平息事件,忙于让媒体不再穷追不舍。至于如何补救“老鼠仓”遗留给社会的“负资产”,基金公司有过多少思考?有过多少努力?面对老鼠仓“后事”,基金公司的重点放在何处?

  不得不承认,重新树立持有人对基金业的信任感,确实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家公司独力可以挽回,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免有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之感。然而,摆在全行业面前的课题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一个“要不要做、要不要马上做、谁来做”的问题。正答这个提问后,相信基金业在处理老鼠仓“后事”时会大为不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