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明康:构建中国特色银行业风险监管框架
银行业须建立资本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长效机制
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本报讯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银监会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时提出,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为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中国银行业必须建立以资本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长效机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风险监管框架。

  刘明康指出,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至今余威尚存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发达经济体的主要金融机构在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暴露出的缺陷。危机以来,全球共同携手力图重新构建金融监管框架,国际金融监管治理架构发生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提升银行体系稳定性。中国银行业对危机后行业重大格局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积极跟踪国际监管改革的新趋势,全面评估银行业监管规则的改变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冲击,并加强辅导和引导,主动应对。

  他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目前金融系统的改革和效率有待深入和提升,金融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强;银行系统性的风险暴露隐患不容忽视,粗放式信贷管理模式亟待改变;流动性风险管理较为薄弱,压力测试的基础建设、资源保障、技术手段、结果应用等方面都还有待改进。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现代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模式已经难以应对现代金融发展带来的全新挑战。

  刘明康建议,要从长计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积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采取必要和科学的措施,显著提升银行业安全性、稳健度和竞争力,使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更低,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强,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更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