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0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形象
宁波港:港通天下 展翅高飞
严惠惠

  前言

  面向“太平洋世纪”的中国经济,被喻为“弦上之箭”。弓,是中国大陆1.8万公里的黄金海岸线;箭,是浩瀚东流的万里长江。

  传承河姆渡7000年的人类历史文明;书写“宁波帮”遍及天下的经商传奇。沿袭浙东文化精粹的“天一阁”昭示着她“书藏古今”的文化积淀;贯通世界的东方大港赋予了她“港通天下”的雄浑气魄。宁波,简称“甬”,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台州三门湾。

  宁波港〔601018〕——宁波港口公共码头的经营主体,主营集装箱、铁矿、原油、液化品、煤炭、件杂货等货物装卸业务,并提供综合性港口辅助作业和现代物流全方位服务。

  公司主要在宁波-舟山、嘉兴、苏州(太仓)、南京、温州、台州等港口开展码头经营活动,其中,宁波港口是公司的主要经营地,包括甬江港区、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和穿山港区,公司共拥有88个生产性泊位,泊位总长达19174米,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61个,五万吨级以上特大型深水泊位37个。

  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牢固树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扬“爱港敬业、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努力促使宁波港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和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宁波港自9月3日正式启动IPO,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25亿股,不高于发行后总股本18.80%,采取网上、网下50:50的比例分配。募集资金拟投向码头建设、购置设备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方面,计划募集资金逾130亿。9月9日下午3点是公司本次询价的截止时间。

  9月6日、7日、8日,宁波港董事长李令红带领公司高管团队,以及公司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中银国际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进行现场路演推介,所到之处均受到各家机构的极大关注和高度追捧。到会者看到的是宁波港——一个东方大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感受到的是宁波港经营团队意气风发的创业劲头和精神风貌。

  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条件

  宁波-舟山港包括宁波港口和舟山港口,位于极具战略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北沿海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是处理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液体化工产品等货物装卸的国际枢纽港口,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宁波港口水深流顺、常年不冻,与宁波港口隔海相望的舟山群岛为宁波港口提供天然屏障,公司在宁波港口的码头年可作业天数达350天以上。

  宁波港口依托其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和深水港口优势,与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约600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往来。目前,全球排名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港口,在宁波设立分支机构或船务代理机构。

  2008年1月,宁波-舟山港的主航道--虾峙门航道浚深工程交工验收,使该航道最小深度自-18.0米增至-22.1米,顺利通航44万DWT的超大型油轮1.4万TEU 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经济腹地保证充足客户及货源

  以宁波港位置沿长江流域辐射的七省两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组成的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加强深化改革,加大协作,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2009年,七省两市GDP 达13.6万亿元,占全国的40.5%,外贸进出口8919亿美元,占全国的40.4%。

  宁波港的经济腹地将形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依托,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型经济圈,包括:以江、浙、沪为主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安徽皖江开发和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为增长契机的长江中下游衔接段;以湖南、湖北为主体,武汉为中心,实现中部崛起的中游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能源、冶金和原材料基地。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蓬勃发展的经济,使得通过宁波港口进出口的货物量持续增长,并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货源基础。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提供发展机遇

  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分工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这将为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宁波港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

  2007年,在浙江省提出“港航强省”的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浙江省交通厅制订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以嘉兴、温台港口为两翼的“大港口”建设规划。宁波市自1992年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以来,经济规模快速壮大,宁波港口跻身为世界大港行列。2007年,宁波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预计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在宁波港口梅山港区内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内将拥有包括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成为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区之一。公司作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主要开发商,负责建设和经营该港区的集装箱码头。

  全国首屈一指的码头运营商

  2009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约为5.77亿吨,其中,宁波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约为3.84亿吨;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总吞吐量约为1,050万TEU,其中,宁波港口的集装箱总吞吐量约为1,042万TEU。2009年,公司在宁波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约为2.45亿吨,占宁波港口63.8%的市场份额;公司在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约为1,017万TEU,占宁波港口97.6%的市场份额。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码头运营商之一,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我国港口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公司拥有完备的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液体化工产品处理体系,能提供上述五大基础货物的装卸服务,强大的综合业务能力使本公司能应对港口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

  宁波港与国内外诸多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公司业务实现跨区域和国际化的拓展提供了强大的运营基础,同时使得公司具有与大型货主、船公司及其他国际码头营运商进行进一步业务合作的优势及能力。

  截至2010年6月30日,靠泊公司码头的集装箱服务航线已发展到225条,其中远洋航线123条、近洋航线50条、国内航线52条,每月装卸1,200多艘集装箱船舶。

  多层次的港口网络体系

  公司在宁波港口建成了国际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和液体化工五大中转基地,并且以宁波港口为枢纽,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浙江省内的嘉兴、温州、台州等地和省外的太仓、南京等地建有码头和参与经营。

  公司还在慈溪、萧山、绍兴、义乌、金华、衢州以及上饶、鹰潭参股建设集装箱“无水港”。多层次、网络化的经营布局,使得公司既能有效地延伸经济腹地,又能实施水-水、公-水、水-铁等多元和多式联运,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阡陌纵横的交通枢纽网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宁波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叉、有机衔接的交通运输体系,由原来的交通末梢转变成现在的交通枢纽。

  铁路运输方面,宁波港口拥有长江三角洲港群中最完备的铁路运输系统,铁路线直通宁波港口主要港区,并通过萧甬和甬台温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接,在国家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宁波已被定位为国家铁路网重要枢纽,并列入全国18个城市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范围,正在规划中的甬金铁路将直接连接浙中的金华和义乌,并且能为江西、湖南地区的货源提供更便捷的物流通道。发达的港区铁路网使公司能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充分发挥宁波港口铁路运输在周边港口中的比较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

  水路运输方面,宁波所拥有的优良水路运输网络将宁波港口和我国沿海(包括长江沿岸)以及世界各大港口相连接,截至2010年6月30日,靠泊宁波港码头的集装箱服务航线已发展到225条,其中远洋航线有123条、近洋航线有50条、国内航线有52条,每月装卸1200多艘集装箱船舶。

  公路运输方面,杭甬高速、甬金高速、甬台温高速、沈海高速连接宁波与国家高速公路网加之绕城高速和疏港高速,可使宁波港口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南昌、长沙、武汉、福州等重要城市及全国其他城市形成陆路快速直达通道。2008年5月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这使得从宁波到上海、江苏地区的公路距离缩短将近120公里,为货物进出宁波港口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2009年底,浙江舟山跨海大桥正式试通车,对推动浙江省及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将为本公司有效利用舟山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扩大港口腹地提供有利条件。

  航空方面,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已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厦门、青岛、大连、乌鲁木齐、哈尔滨、昆明、兰州等30 多条国内航线和香港、韩国首尔等地区、国际航线。

  独树一帜的行业品牌优势

  宁波港以建设国际一流码头运营商和现代港口物流中心为目标,致力于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始终位居全国码头运营商的领先地位,集装箱装卸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国际一流。

  宁波港先进的装备、现代的理念、优秀的团队、富有成效的管理,在港口装卸服务上树立了行业内独树一帜的品牌,并创造多项世界记录。以集装箱作业为例,最高单船作业效率达每小时装卸546.63自然箱,最高单机效率达每小时装卸136.6自然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宁波港已采用国际先进的港口业信息技术系统,提高整体运营效益。例如,公司利用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港口生产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升集中管理及控制;公司还通过优化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闸口,运用电子化手段加快通关、报检等口岸处理手续的办理;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企业运作、决策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优质团队促企业驰骋发展

  公司拥有一支由业界资深人士组成的高级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业界领导和管理经验,深通港口业界情况,平均拥有二十多年的港口经营管理资历,并创下了企业高速发展的优良业绩。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战略眼光,能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公司现有在职员工中大学文化占到46%,拥有300多名硕士,140多名的高级技师,还有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公司引入现代科学管理体系,改变了港口传统的工艺和做法,在从事任免上坚持创新,遵从能者上、勇者上,建设具有宁波港特色的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企业文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