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话实说
“花样月饼”需要市场监管
丁洪先

  中秋节临近,虽然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已不见踪影,但鲍鱼、鱼翅、燕窝、海参甚至冬虫夏草等“营养”馅料成为商家主打的“新贵”。而这些身价不低的月饼,都被商家冠上了“保健月饼”的美名。我们不禁要问,类似这“保健月饼”真的名副其实吗?还是这种称谓本身就是一种营销噱头,通过虚假的宣传来欺瞒消费者?

  其实要搞清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首先,月饼中到底含有多少保健食材是个谜。包装盒上或者没有标注具体含量,或写的不详细,换言之,单从包装上消费者是无法获知具体情况呢。其次,正如专家所言,螺旋藻、人参等食材确实有一定保健价值,但加入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三高”月饼中之后,其营养保健的价值也都被抵消殆尽。如此之下,恐怕标榜“保健”的月饼是否真的保健,就更说不清楚了。

  除了“保健月饼”,其他一些称号的月饼也让人疑虑重重。比如国家标准规定水果月饼馅内要有可见块状水果,但记者发现一些月饼并无可见的块状水果,取而代之的是配料表里的香精等其他材料。

  由此可见,虽然中秋之时月饼市场火爆的很,但很多月饼宣传与实际并不一定相符,由此,这样的月饼也可能就涉嫌虚假宣传,而充斥着虚假宣传弊端的月饼市场,更像是一个瞎忽悠的市场。诚然,中秋时节月饼销售对商家很重要,但如果丢失了诚信之本,只行逐利之实,于整个月饼市场的健康发展却是不利的。

  面对五花八门的月饼,谁来管管这瞎忽悠的月饼市场?媒体只靠提醒显然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而消费者毕竟不是专家,没有多少辨识能力,只有靠相关部门主动出手加强监管,比如严查月饼质量,打击虚假宣传,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等,才能维护月饼市场的安全和健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