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4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观点
发达经济体宽松政策将加大新兴市场通胀压力
徐 欢

证券时报记者 徐 欢

  继上周欧洲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后,本周英国、加拿大、澳洲以及日本等央行议息结果相继出炉。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稳,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更趋于谨慎,除了加拿大和瑞典加息外,其他国家均维持现行利率不变,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亚洲经济体的通胀压力,这些地区出现经济过热苗头。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随着亚洲经济继续强劲复苏,亚洲新兴经济体同时也出现经济过热,通胀抬头的迹象。目前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通胀率已经超过了5%。这跟 西方国家为应对通缩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以及维持低息政策不无关联。

  谢国忠认为,在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为全球经济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最终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吸收到了过多的流动性,导致亚洲经济体出现过热迹象。印度6月份批发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了10.55%,成为通胀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印度在今年3月份以后已经四度加息,孟买首席经济学家杰伊尚卡尔认为,印度央行将继续提高利率,但通胀预期仍然令人担忧。另外,尽管韩国8月份CPI同比增幅为2.6%,已经连续7个月低于3%,但是,随着韩国经济持续较快复苏,韩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随着部分新兴市场经济的持续复苏,投资者预期回报率较高,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复苏强劲的新兴市场中,推高了部分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加大通胀压力。他指出,亚洲国家需要使用货币政策来收紧过多的流动性,从而对冲国际资本流入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谢国忠认为,西方国家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将有可能导致通胀从新兴经济体蔓延到西方国家,最直接的渠道可能就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马骏则认为,这将是另外一种机制和渠道,由于未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快于GDP增长速度,这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都将加大西方国家的通胀压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