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4版:港 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菱集团:志在新能源汽车市场
徐 欢
  五菱集团董事长孙少立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

  证券时报记者 徐 欢

  本报讯 受国家汽车政策刺激,国内微车行业增长势头显著。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微车销量为195万辆,同比增幅超过83%,今年以来这种势头也没有缩减。作为国内微车行业的领先企业,五菱集团的微车2009年的销量已经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速度在1倍以上。五菱集团董事长孙少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集团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上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还深入探讨了集团的微车业务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

  证券时报:国家汽车政策刺激对集团业务有何影响?

  孙少立:国家汽车政策都属于正面政策,给集团业务发展提供利好支持以及提供了宽松的业务环境,对集团有正面的刺激作用。集团在现有业务基础上,未来还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新的战略规划。由于集团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较早,此外,集团是国内首家获得小型电动卡车以及小型汽车生产资格证的企业,因此预计将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上扮演重要角色。另外,根据中央制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量四分之一,即约500万辆。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开发类型主要是小型的中低速电动卡车、电动小巴。根据过往集团在小巴业务方面的经验,将率先在二三线地级城市进行推广。

  证券时报:国内微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已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如何看待未来微车行业的发展?

  孙少立:在国家汽车下乡等系列政策出台后,微车行业2009年出现爆发性增长,2010年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长期增长的趋势不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资本和资源流自然地流向了该细分市场,但是不能单纯用一个静态的眼光去评价目前是否出现产能过剩,而是需要放在一个发展的背景去看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成熟地区汽车增长或许放缓或者停滞,但是在新兴市场中对汽车还存在旺盛的需求。五菱在微车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某些企业来说,产能过剩早已存在,但是对于某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言,是会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增加自己能力。

  证券时报:调高最低工资对五菱集团影响如何?钢铁等原材料上升有何影响?

  孙少立:调高最低工资对所有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集团而言,始终把提高效率作为公司运营管理的目标。此外,效率和相对目标比单纯薪酬涨幅重要。因此即使人工成本上涨,对公司的利润冲击也不大。长期而言,我们将用战略的眼光和手段来控制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此外,原材料的升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盈利模式的控制。

  证券时报:能否详细谈谈五菱集团通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提高营运效率?

  孙少立:一是通过在制造工艺中适当引入自动化;二是调整管理作业流程,合并或者优化一些作业模块,在减少人力的同时不影响最后的产出;三是在比较成本比较有优势的情况下进行部分业务外包。目前公司一些低价值的业务比如物流、餐饮等都外包了。

  证券时报:未来集团发展战略是什么?能否预计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

  孙少立:集团的制造体系在国内的微车行业里面是比较著名的低成本制造策略,这包括低成本的人工、简单化的过程控制以及工艺装备,但是整个供应链的管理需要依据毛利率控制原则。公司上半年的毛利增长也得益于公司一系列的管治措施,包括一整套财务以及流程管理。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业务管理模式,在保持低成本制造的策略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应变能力,并采取新的制造工艺。此外,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目前规模效益已经比较明显。

  此外,微车不是集团的主要业务,目前我们的整车业务是基于上汽通用五菱的技术平台进行改装的专用车。因此五菱集团的销售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体系大部分重合,只有一些特殊用车销售不同,而上汽通用五菱强大的销售网络也有利于五菱集团提升业务。此外,并不会造成产品竞争,他们发展标准主干产品,我们主要针对特有的小众市场。目前公司的整车厂按照10万至15万量的规模进行规划,目前已经投产5万辆,以后新能源整车也将是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