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点评论
适度通胀或成为政策选择
胡月晓

  8月份CPI和PPI持续上涨,未来价格压力明显加大,通货膨胀预期已成现实。经济增长并没成为加息制约因素。流动性的长期宽裕,早晚要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迟早会由“蜜”变“水”。加息对当前房地产利益集团是一个重要打击,在现有利益格局没转换前,加息等政策是难以出台的。当前的高通胀形势虽然造成了加息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够强劲,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楼市泡沫也制约了货币当局加息的动力。

  未来价格压力明显加大

  8月份CPI和PPI持续上涨,形成了价格未来走势继续上行的惯性,未来价格压力明显加大,通货膨胀预期已成现实。虽然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政府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加大货币回收力度迹象。显然货币扩张对经济的影响,已跨过了由“蜜”到“水”的时间节点(即货币扩张刚开始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相对不会对价格有作用;到后来就只有对价格有作用,不对经济有作用),未来如不加大货币回收力度,通胀将愈演愈烈。但受制于宏观经济体系中的矛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和楼市泡沫风险),中国快速回收流动性的可能性也不大。除了过于充裕的货币状态助推了价格上涨惯性外,上游领域价格上涨速度仍快于下游领域上涨,显示成本推升下游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8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PPIRM)同比上涨7.5%。除非在经济低迷时期,需求持续下降,上游价格上涨才难以传导到下游。在终端需求稳定的状况下,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很容易得以实现。在成本推动因素的作用下,通货膨胀持续的未来走势更加确定。中国经济会面临长期通货膨胀的局面,政府以此化解结构矛盾,并通过通货膨胀吸收社会财富为过度扩张政策留下的隐患买单。

  管理通胀措施难以出台

  经济增长并没成为加息制约因素。8月宏观数据表明,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都强劲,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为充足。2010年1季度投资快速回落的势头已停止,投资增速已明显转向平稳。消费增速明显保持了缓慢爬升的态势,显示经济增长动力在逐渐得到转化。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并没有降低对投资的需求。消费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并不是很高。

  当前经济体系中流动性的超宽松状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流动性的长期宽裕,早晚要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迟早会由“蜜”变“水”。经济低迷时期,需求往往下降得很厉害,此时扩张货币的政策动机是刺激需求,使需求不致下降过快或止跌回升,因此作为反危机措施的货币扩张前期阶段,超宽松的流动性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不会引起价格上涨;此时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是“蜜”。当采用货币作为反危机的手段时,一旦经济企稳,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及时回收,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即使经济还没有走上自我增长的轨道,一旦价格体系风险出现,事实上就意味着货币扩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弱化。为了防范通货膨胀风险,过量货币也需要被及时收回;此时经济体系需要其它刺激手段,货币手段作用已经不大,而对名义价格水平的提升作用却大增,货币变成了仅会推动价格上涨的“水”。8月货币投放不降反升,显示当局在根源上仍极力维护当前的流动性充裕局面,尽管其它部门在政策导向上宣称要治理通胀和控制房地产泡沫。

  影响加息的因素,除了物价外,经济增长、银行体系稳定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当前的高通胀形势虽然造成了加息的压力,但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够强劲,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楼市泡沫也制约了货币当局加息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决策中的利益纠结已使得政策调整成为既得阶层的可操控工具。加息对当前房地产利益集团是一个重要打击,在现有利益格局没转换前,即现有利益集团资产调整没完成前,对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有重大影响的加息等政策是难以出台的。

  货币政策仍维持一定泡沫

  8月人民币信贷新增5452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也超过年初政策的均衡投放控制标准。实际上,从累计投放进度看,今年的信贷控制目标就没被好好遵守过。从信贷需求的角度考虑,受经济活动再次放缓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受到控制的情况下,信贷需求增长有限;从信贷供给的角度,受提高的监管比例要求影响,银行信贷供给增长也明显下降,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款压力明显上升。实际上,从4月份起,中国的信贷投放强劲程度就连续超出了市场预期和政策年初制定的均衡投放目标。信贷投放活动之所以仍然表现强劲,原因在于货币当局的政策仍然意图维持一定泡沫。流动性虽然开始收紧,但在程度上只是将流动性过高“水位”从超警戒线10米降到5米,而政策目标只是要降到超警戒线2米,货币当局并没有真正收缩意图的迹象。从近半年来的货币政策导向上看,货币当局对当前经济中的资产泡沫问题,仍然忌惮较多。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证券时报》读者有奖问卷调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