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3版:产经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9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供应扶生产 发改委五措施稳定棉价
将提早研究2011年棉花进口总量计划,适时投放储备保障供应
周荣祥
  Phototex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周荣祥

  本报讯 国家发改委昨日表示,目前市场棉价的波动,与市场投机炒作有较大关系,这种脱离供求基本面的上涨不可持续。发改委将采取五方面措施稳定市场棉价,在保障供应方面,将提早研究2011年棉花进口总量计划,适时发放进口配额,如出现市场资源紧张、棉价过快过度上涨的情况,国家将及时投放储备。

  受新棉推迟上市和对中储棉储备不足的担忧,目前国内棉价迭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发改委、财政部和农业部等七部门昨日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总体看,新年度棉花需求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减缓,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略大于上年度。他认为,虽然国内棉花产需存在较大缺口,保障棉花供应有一定压力,但通过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做好储备调节,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平衡是可以做到的。

  就当前棉价大涨的情况,张晓强说,受棉花种植成本增加、产需缺口扩大和粮食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本年度国内市场棉价比上年度高一些有其合理性,但棉价短期内过快过度上涨,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他指出,由于2010年度国际棉花期初库存为90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81万吨,供求状况虽比上年度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内棉花离大量上市还有一段时间,未来天气尚不确定,这些都容易引发市场投机炒作和价格异常波动。

  “目前下游普遍消化困难,过高棉价难以为继。过高的棉价会促使纺织企业多使用化纤原料,从而减少棉花需求,抑制棉价上涨。2003年度就出现过棉价暴涨后又暴跌的情况,对棉花和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张晓强说。

  张晓强表示,为保障用棉需要、稳定市场棉价、防控经营风险,新年度棉花工作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做好保障市场供应工作。

  二是切实抓好新棉购销和防控风险工作。由于今年农民对新棉收购价格的期望值较高,产棉区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涉棉各方的风险意识,引导棉农克服惜售心理,适时采摘、交售新棉。引导棉花企业合理确定收购价格,收购后快加工快销售,避免盲目抬价抢购和囤积惜售。

  三是加强棉花市场和质量监管。工商和质监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市场和质量违法行为,规范棉花流通秩序。各地要抓好各环节排除异性纤维工作,确保棉花收购和加工质量。

  四是扶持发展棉花生产。从发展趋势看,棉花需求增长与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如果在棉花供应上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将不利于棉纺产业的健康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止棉花生产滑坡。

  五是促进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地方政府工业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引导纺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防止一般性产能大规模盲目扩张。

《证券时报》读者有奖问卷调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