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1版:C叠头版:投资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动性过度宽松 数量调控小心加码
朱 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本报讯 国庆长假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陷入异常宽松的状态中,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出现大幅下滑,较9月底时下跌了100个基点左右。而本周一,有媒体报道,央行上调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更是一度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的开端。分析人士称,今后这一数量调控手段的继续推进,反而降低了加息等价格工具出台的概率。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市场流动性有过度宽松的嫌疑。央行上调6家银行的准备金率,为期两个月,其目的恰恰在于管理短期流动性。既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也减轻了加息等价格手段可能带给市场的压力。此外,昨日公开市场央票的发行数量也较前大增,央行有藉此加大对冲力度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凸显央行“重数量调控”的政策意图。

  据上海某货币中介公司人士介绍,目前市场流动性的泛滥主要表现为,即使准备金率被上调,但多数银行机构并不吝惜资金的拆出。他透露,昨日除14天及3个月(具跨年优势)资金价格略有上涨外,其余品种价格皆继续下跌。隔夜及7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报于1.6433%和1.9037%,大致回到9月中旬及8月底时的水平。

  同样,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招标了220亿元1年期央票,绝对数量较上一次50亿元的规模大增,但相对于本周2950亿的巨量到期资金而言就仿佛杯水车薪,并未撼动市场对资金面仍将维持宽裕的预期。正因为此,与央票回笼同属于货币政策数量调控方式的准备金率上调(为期两个月),也被市场解读为仅是央行“一步到位”对冲上述资金,对流动性加以短期管理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五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的缴款日,但多位交易员预计,届时资金价格大幅上行的概率并不高,机构会抽掉部分短期头寸加以填补。这是由于上调50个基点总计约2000亿元的冻结资金,分摊到各家银行的实际压力仅在三四百亿元左右。

  此外,从回购市场的几个时间点来看,也可以发现存量资金仍十分充裕。一是9月30日,作为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拆入的隔夜资金具有7天后“归还”的优势,该隔夜利率便大涨了86个基点至2.6061%。而前期已预热的1个月期利率当日则大幅回调73.69个基点;二是10月8、9两日,隔夜、7天及14天利率回落了近百基点,显示短期性的节日因素已完全消退。据悉,券商、基金等机构9日(周六)并无交易,只有银行机构唱“独角戏”。

  专家指出,除了公开市场到期央票等所释放的流动性外,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增强,也在不断吸引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国内。这一所谓的热钱再加上贸易顺差等共同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也形成了当下资金面异常宽松的局面。他表示,短期内为了管理好流动性,央行除了准备金率的出台外,后期在数量型手段的采用上,仍有一定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