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6家投行前9月IPO承销吃“鸭蛋”
这些投行普遍存在拿项目能力不足、保荐能力差、队伍不稳定和投入不足问题
申 晨

证券时报记者 申 晨

  在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承销的盛筵中,大多数投行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少数投行正遭遇着“颗粒无收”的尴尬。今年前9个月,具备保荐资格的71家投行中,有16家投行尚未成功做过一单IPO承销项目。

  华融证券研究员王慧萍指出,拿项目能力不足、保荐能力较差、保代队伍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投行的“落寞”。

  盛筵中的落寞者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14日,今年以来中小板新增上市公司156家,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91家,两者合计共247家。

  与该数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上述期间,71家保荐机构中依然有16家未成功保荐过一个IPO项目。它们分别是,高盛高华、恒泰证券、长城证券、万联证券、国联证券、国盛证券、上海证券、中山证券、华西证券、湘财证券、财通证券、东兴证券、首创证券、世纪证券、华鑫证券以及爱建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IPO项目,上述多数投行今年在再融资、增发等投行其他业务收入上也所获无几。Wind数据显示,上述注册地在江西的某投行年初至今,只承销过一单金额仅为12亿元的企业债券,IPO、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其他承销业务均为空白。

  这种业务上的困境亦令这些“落寞者”背负着巨大的财务压力。以上述江西某投行为例,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保荐机构共拥有5个保荐代表人。据投行人士介绍,目前聘用一个保荐代表人的最低综合成本在150万元以上,目前的债券承销费率仅为1%,粗略估计该保荐机构今年以来收入为1200万元,加上其他诸多开支,该保荐机构投行业务盈亏状况堪忧。

  在上述16家保荐机构中,作为传统的强势投行,高盛高华目前为止却尚颗粒无收,备受瞩目。对此,王慧萍认为,高盛高华的优势是保荐承销大型金融企业,中小型IPO项目则储备较少,但遗憾的是,今年A股的金融机构IPO项目中也未见其身影。

  IPO承销遇困四大主因

  除高盛高华之外,上述保荐机构多为小型投行,在目前IPO项目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这些投行的业务拓展略为乏力。以上述注册地分别为成都和长沙的两家投行为例,他们于去年9月份左右才获得保荐资格,保荐经验和品牌均处于行业劣势,存在着项目储备不足和延揽项目能力不足的问题。

  上述投行中因保荐业务能力较差而导致IPO项目被否的案例亦有不少。以上述总部位于上海的某投行为例,该投行今年上半年曾保荐一家上海本地不锈钢企业IPO项目,但最终未能过会。知情人士透露,IPO前突击入股、股份代持等问题是导致该企业未能过会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保荐人尽职调查不详尽,挑选项目能力存在不足。

  此外,保代队伍不稳定则是上述投行IPO承销业绩不佳另一大主因。以上述总部位于内蒙古的某家投行为例,据相关人士透露,该投行近年来保代流失十分严重,在原有的12个保代中,一度被某家上市投行一次性挖走8个。

  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掣肘上述多数小投行发展的重要原因。王慧萍认为,保荐机构的最大核心价值就是通道,亦即保荐代表人,如果一家投行无法大手笔投入,则难以拥有优秀稳定的保代队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