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2版:基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访谈
“群星营销”流行 基金经理自邀包装炒身价

  基金公司媒体策划小王最近遇到了烦恼:随着股市转热旗下基金业绩突出,该公司基金经理主动要求宣传,而媒体策划费用中并没有此项预算。“一般是产品发行时买广告有送版面和时段宣传,但单独给基金经理宣传包装是笔不小的费用,我们媒体宣传费用有限。”

  小王的烦恼并非个案。在市场回暖后,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愿意出面“谈市场”了。甚至有基金经理直接越过媒体策划人员,直接找到熟悉的媒体记者,要求间接宣传业绩,增加曝光度。

  事实上,基金公司营销费用收紧仅是表面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基金公司在基金经理宣传上更为务实,为了防止此前明星基金经理离开对公司投研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基金公司普遍不再追求塑造“明星基金经理”,取而代之的是包装投研团队的“群星营销”。

  此前,公募基金流传着数不胜数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公募功成身退的段子。而他们的退出一定程度上被看做是“顶部套现”,在名声大噪后单干。对个人而言,他们完成了“明星基金经理”到私募大佬的华丽转身;对曾经的老东家来说,却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他们开始来我们公司的时候,声名远没有走的时候那么大。通过公司多次成功的包装、媒体宣传,他们身价大涨。现在基金公司在宣传方面控制得紧了,尽量不推个人。”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不少基金经理个人光环太耀眼的基金公司,在享受着明星基金效应的同时,也早准备好了一旦此人离职对公司产生的危机公关方案。”记者从公关公司人士处了解到。

  “有一些原本很低调的基金经理始终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但当他从包装宣传中尝到甜头时,就对此十分热衷了,但基金经理过分追逐曝光不是好现象。”上海一位基金资深人士表示。还有一位前上投摩根人士认为,“吕俊当时在上投摩根的时候,基本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无需我们为他包装。但现在有些基金经理,刚有一点业绩,就急着曝光增加知名度,很大可能就是为了去私募铺路。”

  (张 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