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解析美对华汇率战五大损招
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本报讯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汇率方面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近期几个国家先后干预本币汇率使得这种争夺变得更加激烈,于是“货币战争”的概念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中美两国是这场“战争”的焦点。在昨日一场有关汇率问题的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观点直指美国在汇率问题上的一意孤行,认为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纯属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并且建议中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以免在汇率争夺中受遭受损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指出,美国施压人民币的原因非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部来看,美国面临非常大的政治压力,美国经济将会长期面临低速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压力,而施压人民币汇率可以转移这种压力;外部来看,美国认为经常账户逆差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而中国的贸易顺差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于是人民币便成为美国逆差的替罪羊。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实际上有着非常清晰地应对策略。据向松祚分析,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基本是五步走:首先是控制舆论,从经济理论角度提出概念和定义;第二步是由政府发布汇率报告,威胁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第三步是通过立法施压,比如9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绝对优势投票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的最新修正案;第四步是建立国际联盟,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向中国施压;最后一步是向国际贸易组织申述,同时越来越多地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将“货币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闸放水,美联储向全球投放泛滥成灾的流动性;第二个阶段是回收流动性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在应对汇率争夺过程中同样需要分为两个阶段,且在第一个阶段里需要保证立于不败之地,制造业部门应力争不会因为货币问题而使竞争力下降,同时还要控制中国的通胀和资产泡沫不至于过大。而在第二个阶段,在控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同时,需要保证对资本流动逆转有足够强大的抵御能力。

  “美国不断地增加流动性,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放了那么多货币,最终会体现在价格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说,中国已经对通胀问题提高了警惕,并且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措施,但是一旦出现全球通货膨胀,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于美国来说会产生减轻债务的效果,虽然美国依靠贬值解决债务问题会形成无解的扣子,但是只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大于美国,对于美国来说就有好处。

  丁一凡认为,采取独善其身的办法无法使中国摆脱这个困境,而是应该同其他国家一起批评这种体系的不公正性,并且呼吁重新构建体系。“只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并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解决,才能不断地向前推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