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向好宏观政策依然两难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GDP增幅从一季度的11.9%到二季度的10.3%,再到三季度的9.6%,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步回落趋势。不过,从回落幅度看,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势头已开始减慢,增长好于预期。

  多位经济学家在分析三季度宏观经济的各项关键数据后表示,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趋势已开始放缓,国民经济整体向好势头不改,与此同时,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各项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汇率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有可能对外需的持续增长形成严峻挑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经济增速减缓,与我国今年以来一直施行的包括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收缩政策有关,同时,对于房地产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调控也是经济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

  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增速放缓,除宏观调控因素外,还有基数原因,去年经济增速呈现“前低后高”,与之对应,今年则呈现“前高后低”。总体上看,经济呈现软着陆,并且进入平稳增长通道。

  统计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额增长18.3%,进出口总额增长37.9%,呈现“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长较快”的局面。

  事实上,在此之前,经济进入平稳增长已有初步迹象,包括9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信贷增速以及房屋新开工和建设活动在内的诸多指标数据都比预期要好。

  当前宏观政策选择仍面临两难问题。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势头趋缓但仍然面临内外多重压力,另一方面,面临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状况。在全球流动性趋于泛滥背景下,如何拿捏好政策调控工具,处理好流动性、通胀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接下来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尤为重要。

  对此,曹和平指出,应该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关注通胀,只有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这个大目标才能保证提高百姓收入、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化、推进城市化等目标顺利实现。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看来,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来自外需。汇率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在三季度经济下滑明显。“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需求下降会对我国外需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张永军还指出,随着人民币升值和6月份大幅降低出口退税,再加上美国等国家不时抛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未来中国外贸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一旦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出现叠加,外需就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外需的不确定性,令经济增长仍有隐忧,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除了要考虑抑制通胀的因素,同样要考虑到调控政策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张永军说。

  除此之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分析指出,“在培育内需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上,我国仍然面临诸多结构性障碍。”有必要尽快解决“没有钱消费”“有钱不敢消费”“有钱想消费但却无法安心消费”三大问题,也就是要推动社会支撑消费所需要的收入增长、解决民生问题从而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以及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以减少对内需增长的负面影响。

  孙立坚说,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给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政府正在着力探索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和尽快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努力解决好全球金融大海啸给中国经济留下的各种后遗症。”

  不过,他同时认为,当前还有必要敦促世界主要关键货币的国家控制目前无序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制度完善尽快培育出给世界经济能够带来多赢的新增长点。(据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