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21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2010年第三季报告

  基金管理人: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送出日期:2010年10月26日

  §1重要提示

  基金管理人的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基金托管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本基金合同规定,于2010年10月25日复核了本报告中的财务指标、净值表现和投资组合报告等内容,保证复核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

  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

  本报告中财务资料未经审计。

  本报告期自2010年7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

  §2基金产品概况

  ■

  §3主要财务指标和基金净值表现

  3.1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元

  ■

  注:本期已实现收益指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不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于货币市场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因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零,本期已实现收益和本期利润的金额相等。

  3.2基金净值表现

  3.2.1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收益率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比较

  ■

  注:本基金利润分配是按月结转份额。

  3.2.2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收益率变动及其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变动的比较

  ■

  注:本基金合同于2004年1月16日生效。按照本基金的基金合同规定,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使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本基金合同第十六条(三)投资范围、(八)资产配置策略的有关约定。本基金建仓期结束时各项资产配置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约定。

  §4管理人报告

  4.1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小组)简介

  ■

  4.2管理人对报告期内本基金运作遵规守信情况说明

  在本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各项实施细则、《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本着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为基金持有人谋求最大利益。本报告期内,由于证券市场波动等原因,本基金曾出现个别投资监控指标超标的情况,基金管理人及时进行了调整,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未造成损害。

  4.3公平交易专项说明

  4.3.1公平交易制度的执行情况

  报告期内,本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和公司制定的公平交易相关制度。

  4.3.2 本投资组合与其他投资风格相似的投资组合之间的业绩比较

  本基金与本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其他投资组合的投资风格不同。

  4.3.3异常交易行为的专项说明

  报告期内未发现本基金存在异常交易行为。

  4.4报告期内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说明

  4.4.1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1、行情回顾

  3季度,4月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力已经逐渐减弱,各地成交量已经逐渐恢复到调控之前的水平,使得政府在9月末出台了“第2波”调控。而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再次减速的危险,美国也酝酿再次量化宽松。日本央行的降息使投资者看到了“货币战争”的前兆,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

  2、投资思路

  本季度信用类产品收益上浮明显,我们加大了该类资产的配置。利率产品收益相对稳定,而由于利率产品与信用产品利差的加大,使得利率产品价格调整的压力加大。整个货币市场利率稳步上扬,流动性相对充裕。因此,本季度我们没有频繁的交易,继续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

  4.4.2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本基金本报告期内净值增长率为0.57%,业绩基准增长率为0.09%.

  4.5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各国货币的竞相贬值,使得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而房产的限购,使得国内本来就狭窄的投资渠道更加单一,股市成为大多数投资者首选。而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票相对债券估值更为便宜,股票市场在4季度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债券市场受到通胀和股票市场双重影响,调整似乎势在必行,对于货币市场基金而言,买入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5投资组合报告

  5.1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情况

  ■

  5.2报告期债券回购融资情况

  ■

  注:报告期内债券回购融资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报告期内每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占资产净值比例的简单平均值。

  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的说明

  ■

  5.3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

  5.3.1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基本情况

  ■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超过180天情况说明

  本报告期内本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未超过180天。

  5.3.2报告期末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分布比例

  ■

  5.4报告期末按券种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

  5.5报告期末按摊余成本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债券投资明细

  ■

  5.6“影子定价”与“摊余成本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

  ■

  5.7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名的前十名资产支持证券投资明细

  本基金本报告期末未持有资产支持证券。

  5.8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5.8.1基金计价方法说明

  本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即计价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实际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摊销,每日计提收益。本基金采用固定份额净值,基金账面份额净值始终保持1.00元。

  5.8.2本基金在报告期内不存在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息债的摊余成本超过基金资产净值20%的情况。

  5.8.3报告期内本基金投资的前十名证券的发行主体没有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

  5.8.4其他各项资产构成

  ■

  5.8.5投资组合报告附注的其他文字描述部分

  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分项之和与合计项之间可能存在尾差。

  §6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

  单位:份

  ■

  §7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其他重要信息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为国民创造财富”是博时的使命。博时的投资理念是“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截至2010年9月30日,博时基金公司共管理十八只开放式基金和三只封闭式基金,并且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管理部分社保基金,以及多个企业年金账户,资产管理总规模逾1879亿元,是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在同业中名列前茅,累计分红超过人民币531.71亿元。

  1、业绩表现

  根据晨星统计,今年以来,博时第三产业在230只同类型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47,平衡配置在6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9,稳定价值债券A在32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1,信用债A在90只同类型基金排名第12,裕隆在28只封闭式基金中排名第12; (数据时间截止日期:2010年9月30日)

  2、客户服务

  1)“博时e视界”是博时基金倾力为投资人打造的与投资专家面对面的全新视听网络平台,于9月18日正式发布。

  2) 2010年7月至9月底,博时在沈阳、上海、洛阳、北京、广州、福州等地圆满举办博时高端论坛及各类活动共计136场,充分与投资者沟通当前市场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投资者教育,受到了广泛大投资者的广泛欢迎。

  3、公司荣誉

  1)2010年8月14日博时基金网站在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优秀财经证券网站”评选中荣获“最佳基金网站奖” 。

  2)在2010年9月2日召开的中国金融品牌论坛上,“博时快e通电子商务平台”入选中国金融品牌论坛“中国基金品牌十佳营销案例”。

  4、其他大事件

  1)博时大中华亚太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博时宏观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首募顺利结束并于2010年7月27日成立。

  2)为支援舟曲灾区的救灾善后工作,博时基金公司及全体员工通过博时慈善基金会向甘肃省红十字会捐出赈灾款项人民币30万元。

  §8备查文件目录

  8.1备查文件目录

  8.1.1 中国证监会批准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设立的文件

  8.1.2《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8.1.3《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

  8.1.4基金管理人业务资格批件、营业执照和公司章程

  8.1.5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各年度审计报告正本

  8.1.6报告期内博时现金收益证券投资基金在指定报刊上各项公告的原稿

  8.2存放地点: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处

  8.3查阅方式

  投资者可在营业时间免费查阅,也可按工本费购买复印件

  投资者对本报告书如有疑问,可咨询本基金管理人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中心电话:95105568(免长途话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