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建议
将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
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本报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例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报告。报告认为,近两年实施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状况总体较好。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历时5个月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和卫生等民生工程、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石秀诗在向常委会作报告时说:“总体来看,近两年实施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扩大了就业。三是加大‘三农’、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建成了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

  报告称,到今年8月底,中央财政安排的692亿元和追加安排的10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已全部下达;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68万户,占计划的56%。

  报告认为,虽然今年各地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情况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尽管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但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等。对此,石秀诗指出,对于正在实施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不仅要有当前的周密安排,更要有长远的考虑和打算。特别是涉及到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改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的工作。各级政府应该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

  调研组在报告中建议,要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矛盾,将城乡居民的基本住房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并把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作为下一个五年体制改革的重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