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分析,若价格继续走高,央行可能会连续加息
贾 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 壮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称,从未来情况看,虽然我国经济增速趋缓,货币信贷增长的逐步正常化也将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但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收入分配及资源价格进一步改革的影响,再考虑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

  报告分析指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将会推动价格水平上涨:一是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M1增速已连续9个月接近或超过30%,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近期货币信贷增长逐渐回归正常,M2增速高位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00—2008年16.3%的平均水平;三是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四是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央行就价格问题的表述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防通胀将会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关注点,若价格继续走高,央行可能会连续加息。

  关于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央行在报告中认为,依据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处在显著下行阶段,显示出经济已经放缓;先行合成指数的下行速度快于一致合成指数,未来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压力。

  不过央行也指出,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下半年复苏放缓,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我国出口最终市场约46%以上(未包括通过香港转出口的部分)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缓慢、需求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出口增长,但影响较为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弹性较小,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降幅小于其他国家。

  报告称,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曾经引起较大的担忧。进入三季度,经济呈现明显的趋稳迹象。今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是需求约束、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强化节能减排的最终体现。在经过短期调整后,经济增长趋于稳定将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