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邱 晨
“减持是必须的。”某上市公司股东黄先生对记者透露,最近他的企业已经抛售了近千万股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2008年,黄先生自己的企业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参股这家公司。该公司已于2009年成功完成了上市融资,其中包含的限售股已在今年9月份解禁。“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来负责这项资产,计划近期再减持一部分。”黄先生对记者说,不排除减持量达到上限额度的可能性。
10月开始的一波“小牛市”行情,对于年底前解禁的“大小非”来说似乎来得正合时宜。黄先生和众多“大小非”们一样,在解禁后开始大量抛售手上的股份。“最近行情很火,我认识的几个上市公司股东也决定在解禁以后马上卖掉手里的股票。”黄先生说。
一位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庆以后,中小板的‘大小非’减持非常明显,每天都能接到一两宗这样的减持大单。基本都是上千万股的单,来势非常凶猛。”
“减持和对公司的信心是两回事。”黄先生在谈到舆论对于“大小非”减持的质疑时对记者说,“当初参股该公司是一种价值投资,我们认为这家公司有非常大的潜力。现在证明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黄先生表示,“减持完全是市场化的操作。”
据其介绍,减持所获得的资金一部分将用于促进自己企业的产业升级,另一部分将继续作为投资资金,并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再买回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在记者提到证券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不得将其持有的该公司股票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的规定时,黄先生表示, “我做一辈子实业,6个月算什么啊。我们也算得上是这个行业的投资专家了,我相信减持的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