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话实说
从马化腾得房补看深圳房补制度
邓海建

  多名富豪将获得深圳市政府的住房补贴,如马化腾每月可获3100元购房贴息。据深圳市近日发布的住房补贴拟发放人员名单,该市第三季度将向684人发放住房补贴,多名身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企业高管在列。

  多数网友认为拥有大量财富的阶层不应该享受政府住房补贴,也有网友质疑深圳市的住房补贴制度。

  深圳房补政策注定会招致口水多多,尤其是舆论将这项公共政策抽象成“在老百姓买不起房的前提下,政府竟然慷财政之慨给富人发房补”——这一诡辩式解读必引发民意反弹,质疑也好、骂街也罢,说的都是贫富分化的理,摆的都是公共利益的谱。

  舆情汹涌的反思里,似乎少有对深圳房补政策的理性解读。有人搬出马斯洛学说,说人家已经有了,何必继续满足已获得满足的需求?有人分析说这是明显的马太效应,难道地方政府非得让大家“穷愈穷富愈富”?……情绪淡定之后,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深圳房补”的本来面目:根据深圳市2008年推出引进高端人才的系列政策,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2009年6月29日正式启动向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的工作,符合规定条件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在深圳市国土房产局办理指定手续。换言之,政策初衷旨在激励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并不是给“富人”锦上添花,那么,即便少数高端人才“很买得起房子”,也只是搭了政策的便车而已,并不能因此否定政策的善意与合理性。

  对少数高端人才而言,也许并不是缺这点钱,但却非常需要地方政府有这份“心”。公众算的账也不错,对公权秉持警惕感也没问题——只是,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以下方面:一者,拿了这个“房补”的高端人士,到底有没有为增加城市福祉贡献相应的能量?他们的身份、职位,以及效能配不配这个补贴?二者,城市在关心高端人才住房的时候,有没有同样倾心关注底层民众的居住需求,他们能不能与高端人士一样获得相应的公共财政分享权?三者,这项政策本身的性价比如何?花的钱能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市场固然要讲公平,但市场的生命在于效率。任何时候,奖优惩劣的逻辑都不应被平均主义的思维所遮蔽。马化腾等有多少钱,那是人家的事情,只要合理合法,始终不能原罪,即便政府给他们发了房补,与“开着宝马争购经适房”也是性质迥异的两码事。深圳能走到今天,我们也得承认,它在赏俊识贤方面,的确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借鉴与思考的东西——而房补政策,也只是深圳个性“人才观”的一种诠释而已。

  当然,这项政策之所以激起民意诸多联想,离不开某些现实语境:譬如地方性公共政策“嫌贫爱富”的倾向、财政硬约束始终未能成为政府限权的第一步、民生性保障政策执行乏力等。因此,“深圳房补”若想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欣赏,眼下而言,似乎在三个方面应该大有作为:一是细化房补政策的补丁,尽量减少搭便车的现象,保证政策的公平取向,防止出现“损不足而补有余”;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适房、廉租房等也要像高端人才的房补那么温暖;三是整顿房地产市场,有序理性的房地产市场一旦建成,各色临时性政策的“房补”自然可以谢幕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