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3版:财经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货币泛滥 我国抗通胀须打组合拳
朱 凯 游 石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游 石

  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洪流正裹挟着“泥沙”光临中国,并有望继续推高国内的通胀预期。本周各国央行会议密集登场,很可能继续沿袭“宽松政策”这一方向。面对国际范围内货币泛滥成灾,我国政策面的应对路径除了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之外,行政手段的控制也在其列。

  PMI回升昭示高通胀压力

  昨日公布的10月份PMI指数为54.7%,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巩固。而其中购进价格指数69.9%环比上升达4.6个百分点,警示未来的通胀压力仍将居高不下。有市场观点预计,10月份国内CPI或超过4%,将再创年内新高。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对PMI数据分析认为,第四季度的节能减排及人民币升值会对整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PMI指数仍连续3个月回升,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前期“去库存”后,高通胀预期令其重启了二次库存化阶段。而市场也普遍认为大宗商品涨价及经济活力的增强,能够显示通胀初期对经济的润滑剂作用。

  全球范围货币泛滥成灾,将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推手,进而加剧国内通胀预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先后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刺激效果比较有限。美联储本周将要启动颇受热议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购买债券以再度刺激经济。对此,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表示,美联储希望通过此举挽救岌岌可危的美国经济,也是为了保证其国债能在未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援”,包括中国、日本、英国这样的大债权国在内。

  很明显,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将导致美元走软及大宗商品上涨,同时国际短期资本将从这些货币泛滥的低息国家流向经济增速相对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及商品资源型国家,后者的通胀压力将因此被不断推高,这也将极大地考验国内管理部门的调控能力。

  货币政策调控仍是主要手段

  通货膨胀终归是货币问题,因此货币政策将是管理通胀的关键。以铜为例,去年7月底,中国四大行信贷放缓的消息以及今年中国1月初央票利率上调,都引起市场极大恐慌,使铜价形成阶段性的顶部。但随后铜价又再攀新高,市场分析认为,只有持续深入的货币政策紧缩,才有可能彻底逆转物价上涨的趋势。

  9月份,国内CPI飙升至3.6%,今年10月20日,央行进行近3年来的首次加息。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胀形势,王剑辉认为,此次加息只是一个开端,加息通道已经打开,这将会是一连串的事件。未来我国货币政策有适度从紧的趋势,最近3个月内可能再一次加息以及上调准备金率,以保证价格水平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

  金融危机以来,今年年初我国首次上调准备金率,接着在2月、5月又有两次上调,并使之接近历史高点17%。10月11日央行再次对6家银行实施50个基点的差别性上调,为期两个月。对此,何一峰表示,上次上调在12月中旬到期后,17.5%的水平有望得到延续,或者变为对所有金融机构的一次“普调”。他认为,今后公开市场将加大回笼力度,而债券等市场化的利率也将随之上行。数据显示,年内剩余两个月公开市场解禁资金量仅为5245亿元,不及9、10月份的单月水平,届时央票等的对冲效果将愈发明显,专家预计全年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望降至19%以内。

  同时,信贷也将呈逐渐下行态势。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6.30万亿,意味着年内后3个月每月平均新增贷款在4000亿元左右。受访人士表示,当前通胀压力较大,四季度银行放贷冲动会有所收敛,全年信贷较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目标或有少许偏差,但超越的程度并不会太大。

  此外,人民币升值也有助于对冲通胀压力。据统计,自今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03%。有学者呼吁,为对抗输入型通胀,应加快人民币升值和市场化改革步伐。

  行政调控措施作为配套

  除货币政策以外,有关部门同时也采取很多针对具体产业、具体品种的行政措施,其中包括限价令、重点储备物资投放、打击市场囤积炒作等等。只是这类政策作用面有限,往往作为国家调控物价组合拳的一部分予以实施。

  比如,今年6月25日,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先后与国内主要煤炭集团负责人座谈,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煤炭价格稳定,与电企签订的年度合同煤价不能改变,已涨价的煤炭企业要在6月底前退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限价令”颁布后,市场煤价仍不受约束持续上涨,煤炭企业由于合同价与市场价存在巨大落差,供货数量、质量也大打折扣,非市场化手段的副作用难以避免,这和2006/2007年有关部门不让豆油涨价,结果压榨厂对豆粕提价,导致猪肉涨价的道理类似。

  在国家储备方面,则一直试图通过“以丰补歉”方式来调节重要商品物资的市场供应。2008年,铝锭价格因国际金融危机跌至谷底,国家物资储备局和国内大型铝厂在12350元/吨价位收储29万吨铝锭。上个月底,铝价上涨接近17000元/吨,国储局宣布竞价销售9.6万吨铝锭。同样,2008年国储分3批次收购272万吨棉花,在今年8月份开始拍卖,截至目前已投放100万吨棉花。另据市场估算,国储在2009年初以每吨不到3500美元的价格买入25万至30万吨铜,相当于全球年产量近2%,这批铜至今仍未拍出,按照目前铜价计算,账面利润约为12亿至15亿美元。

  事实上,国家储备相较社会民间库存多了行政色彩,但两者共通之处在于并不能真正增加商品的产量和供应,因此在目前货币宽松环境下,库存调剂只能发挥改变物价上涨节奏,却并不扭转通货膨胀趋势的作用,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国储糖、国储棉价格越拍越高的情况。并且,未来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储备物资总有用尽之时,不可能无限制使用。若直接参与市场“肉搏”,难免不会再出现类似于2005年“国储铜”那样的政策走火事件。

  另外,在打击市场囤积炒作上,有关部门也开展了大量工作。今年5月,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万元以下罚款。另外,今年针对橡胶、锌,棉花、白糖等重点品种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上海、郑州两家期货交易所先后采取了提高手续费、保证金,扩大涨跌停板等措施,以平稳价格,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