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金持续回笼将加剧短期风险释放
朱 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作为央行政策操作“表象”之一的公开市场,本周又将延续加息以来的净回笼态势。结合周二央行报告中的“货币政策展望”章节来看,未来再度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等手段的运用,将会是“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的合理注脚。

  仅从本周央票的发行数量来看,第三周净回笼态势已经提前确立。业内人士据此前经验预计,数百亿元正回购操作的继续采用,将使得本周流动性收缩程度仍维持在前两周的水平。

  自上月20日加息以来,债券市场无论是现券走势还是新债招标,无一不在对未来的高通胀预期作出反应。不仅如此,在国内方面,除了各地限购令及房贷利率优惠调整等楼市调控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外,第四季度实体经济的可能回落以及年底时货币政策趋紧等也将是大概率事件;在国际方面,本周令人瞩目的美国中期选举及美联储议息会议,以及继续推高新兴国家的通胀压力等,也在朝着市场较为一致的预期方向迈进。

  近几日来,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节节攀升,显示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观望情绪不断抬头。昨日这一心态在央行最新的表态后找到“泄洪口”——10年左右国债、7年左右金融债的收益率上升多达7-10个基点,为前期少见。市场还担心,澳大利亚、印度双双加息会否加速这一预期的兑现。

  目前,加息无疑成为市场短期风险释放的一个催化剂,这其中的核心就在于国内的通胀压力。继9月份CPI数据达到3.6%刷新年内高点后,业内甚至担忧10月CPI将超过4.0%,再度加息的阴影挥之不去。

  提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持续回笼等数量手段的加码,将加剧短期风险的释放程度。年内剩余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处于绝对低位,央行操作的对冲效果将愈发显著。就算目前整体流动性状况仍较为宽裕,但如果未来的收紧程度进一步加大,也会在目前的市场预期中得到提前反映与释放。

  流动性回笼力度加大的后续调控,还可能是明年二季度对于银行信贷的行政性调控。从央行三季度报告中不难发现,央行多次提到诸如“货币总量增速有所抬头”、“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反弹”、“部分银行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后,信贷加快投放情况更为突出”等的表述。

  海外的美元走势更是一个重要的短期影响因素。未来美元指数的走向将决定已经处于敏感期的大宗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以及短期逐利资金等的流向。在美元超发与贬值的预期之下,黄金、金属、农产品及能源价格都在持续走高,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楼市、土地价格等都将成为全球资产价格新一轮重估的目标和“出口”。这些因素也在加剧上述短期风险的释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