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8版:20年中国股市那些事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种田一样打理股票
刘述涛

  我进入股市,和我们村的一位靠股票发了大财的罗传福有关。罗传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深圳打工,一天在深圳特区的街头,看到许多人像当年购买紧俏商品一样,挤在证券交易所的门口。他心头一动,第二天一大早也挤到了证券交易所的大门外排队。

  这次排队购买股票的行为,不但改变罗传福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村子里许多人的命运,他们纷纷把自己家里的所有存款都投进股市当中,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得股票,他们只会一味做着发大财的梦想,最后的结果不是割肉清仓,就是套牢再也出不来了。唯有罗传福却仍然像股市里不沉的神话,仍在股市出没。

  罗传福成为了一道风景,成为了像杨百万一样的神话。我作为一名想要在股市中闯荡的人,自然希望罗传福能够传给我几招秘招,能够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股市当中,驰骋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人生之路,也像他那样在股市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真的和罗传福坐到一起,他给我谈的却不是资本市场,而是他作为一名农民对于种田以及与股市的理解,而这样的理解却让他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我在惊讶之余,又不由得信服,原来股市也是百变不离其宗,竟和种田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作为一名农民,能够走进股市,和诸多的经济精英同台竞技,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结果,但真的进去容易,想要全身而退却是很难。也许正因为如此,罗传福在很多时候都在学习。他对我说,我既然把股市当成了自己发家致富的田地,我就得精心耕作。老话说得好,洒多少汗,收多少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以罗传福像当年种田一样去精心打理自己的股票。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刚开始进入股市的时候,很大的程度是“随大流”,能够赚到钱也是在懵懵懂懂中赚到的,这和当时的国家政策有关,也与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那个时代,只要你胆足够大,敢于尝试,你就能够走到别人的前面,挖到第一桶金。但在挖到第一桶金之后,就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这和种田是同一个道理,你种庄稼头一年丰收,第二年丰收,第三年一定有可能丰收不了,因为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多少意想不到的灾难都有可能发生,这就必须要未雨绸缪,先做好一切准备。也正是拥有这样的想法,让罗传福才在收获第一桶金之后,他果断出手,迅速转移资金,投入到别的生意当中。

  自然,就算罗传福在股市赚到了钱,但他也不可能就是常胜将军,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只是他走麦城,不像别人那样,马上就逃离股市,从此再也不开眼向那片天。他认为,自己既然选择了股市,那么也就像农民选择土地一样,只要把满腔的热爱投入到土地当中,并且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正是这种不离不弃,才使得罗传福和股市成为了朋友。前几年,股市一下子又成为了香馍馍,所有的人都开始把眼睛投向股市,在这个时候,罗传福始终告诉自己的就是,太过热的东西永远不要去跟。因为种田的人都明白,都有过切身之痛,头年的辣椒卖得好,第二年往往是辣椒烂在地里也没有人来收。因为什么?就因为跟风的人太多。

  作为一名成熟的农民,遇风莫跟特别重要,但更要懂得如何规避风险,懂得自己的责任田该种什么,自留地该种什么,自己家的山场该种什么,罗传福从来不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块土地上。他把这些经营自己田地的思想运用到了自己的股票上,从而多种选择,遍地开花。这也恰巧和经济学中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竹篮子里不谋而合,这又为罗传福以后的炒股留下足够的余地,使得他总不断有意外的惊喜出现。

  我在和罗传福的交谈当中,也更坚定了我炒股的信心。这些种田的经验也许说不全如今的资本市场,但只要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经济活动越来越活跃,同样作为一名农民参与其中,与国家的经济生活融合在一起,能够炒点股票,买点基金,让自己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把种田的理念运用到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这也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进步,我们国家真正欣欣向荣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也要像罗传福一样,把种田和炒股完美地统一,并且运用到极致,使我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这也就是我一个农民的股市宣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