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观察
投基太短线 基民“心电图”克隆股指
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A股市场近期的大幅震荡让不少投资者心跳加速,一些基金公司的客服话务量十分客观地记录下基金持有人跌宕起伏的“心跳指数”,有意思的是,这张呈倒V型的“心电图”与A股市场大盘走势高度重合。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客服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描述了其客服话务量10月以来的急剧变迁:“10月以来市场开始大涨,从2700多点涨至10月底的2900多点,这一阶段我们的话务量并未同步快速增加,一直维持在每人每天20通电话左右。这种情况在市场上涨至3000点左右,即11月初出现变化,由于市场已经出现一波显著上涨,基金公司话务量明显开始走高,达到每人每天接听60至70个电话,直到11月11日盘中上证综指创出此轮反弹新高3186点,公司的话务量同时创出历史新高,最多的一位客服人员当天接听了160个电话。”

  这种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让基金公司似乎回到了2007年的大牛市,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甚至都做好了迎接更繁忙工作的思想准备,不过没想到这种景象只维持了一天,11月12日开始的市场大幅调整让基金公司的客服电话接听量同时跳水。“从11月12日到现在,我们公司的客服接听量已经跌到了10月初的水平,每位客服人员每天接听量为20至30通。”这位基金公司客服负责人表示。

  而据了解,不少基金公司客服话务量10月以来都出现类似的倒V字型变化,有基金公司客服人员将其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不少基金投资者依然习惯于追涨杀跌的短线思维,因此当基金净值随市场上涨时会提高其对基金产品的关注度,一旦下跌则兴趣缺失;另一方面是一些前期套牢的基金投资者开始关注是否已解套,并考虑是否进行赎回操作以求落袋为安。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短期盈利较多的投资者实现盈利。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从根本上都体现出部分投资者对于基金投资的短期心理。

  “话务量与市场走势呈现一定的相关度。明显的一点是,市场太差时必然是话务量最少的时候;市场红火时话务量最多;大幅震荡中,市场反弹时话务量也会上升,咨询的内容更多是赎回如何操作。按照以往的经验,在一波像样反弹之后必然是基金赎回最多时期。”一位在基金行业已工作多年的基金客服人员说。

  与该客服人员的说法相印证,在这轮话务量上升时,咨询内容与2007年时确实不相同。据一些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介绍,2007年牛市中,所有电话几乎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购买基金,而最近咨询的内容则主要分两种,一部分客户来电查询自己基金的盈亏情况,多数客户则是询问交易操作,其中又以询问如何赎回为主。

  “市场尚未疯狂到2007年那种几乎所有电话都是咨询如何买基金的地步,反而不少人在上涨的同时咨询赎回,这样的行为是否反过来证明这轮行情还没走到终点?”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