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2版:深度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家专栏
涨价再呈燎原势 调控宜将穷寇追
闫 伟
  制图/官 兵
  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蔬菜类周环比图
  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食用油周环比图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闫 伟

  尽管政府近期采取了多种调控措施,但除了蔬菜类外,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态势并未得到扭转,特别是号称万价之基的粮价仍在上涨。更糟糕的是,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已引起价格上涨因素的扩散,工业产品的价格(PPI)也出现加速上涨苗头。从以往经验看,随着涨价因素从农产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扩散,以及PPI向CPI传导作用的加大,CPI可能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引起CPI上涨的因素在扩散

  自今年7月以来,物价指数同比增幅已连续4个月超过3%,10月份CPI同比更是高达4.4%,涨幅创25个月以来新高。物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针对物价的过快上涨和流动性严重过剩,从10月份开始,政府各部门频频出手、万箭齐发。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此外还有一次上调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回收流动性近1万亿元。外管局也加大了对违规跨境资金即所谓热钱流动的打击和防范力度。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6条”的出台,标志着政府部门本轮反通胀的全面展开,发改委开始监督价格上涨,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工商总局要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铁道部全力保障煤炭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各级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要通过采取补贴、限价等各种措施解决好“米袋子”和“菜篮子”的艰巨任务。

  通过政府部门的齐心协力,价格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自11月12日起,大部分品种的期货价格开始下跌,棉花跌幅接近四分之一。现货市场蔬菜价格连续两周出现回落。而关于明年保增长的论调又开始喧嚣了。

  物价调控真的取得显著成效了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近期有关产品价格的上涨情况,就不难发现,引发物价上涨的因素正在扩散,不仅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开始引发食品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同时工业产品的价格(PPI)也呈加速上涨苗头,这些信息汇总的结论是,未来几个月我们所面临的物价形势将更加严峻。

  农产品价格方面,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除了蔬菜类价格在下降外,粮食、食用油类和肉类等农产品价格的周环比数据仍在加速上涨或处于高位,上涨态势并未得到扭转。特别是号称万价之基的粮价仍在上涨,粮价20多个月的持续上涨,给养殖业及食品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更糟糕的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引起价格上涨因素的扩散。从以往的经验看,随着涨价因素从农产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扩散,以及PPI向CPI传导作用的加大,CPI可能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2007年上半年,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非常高。从2007年年中开始,农产品对CPI的贡献率在下降,而随着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制成品价格快速上涨,CPI在2008年2月达到了8.7%。近期出现了非常类似的情形,以粮食和肉禽为原料的食品制成品价格开始上涨,造成物价上涨因素已由最初的初端农产品逐步向食品加工产业链上下游传导,进而扩散到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据相关报道显示,多款方便面在面饼重量缩水的同时价格上涨10%以上;馒头、包子等食品上涨20%-30%;快递等服务业的价格也在快速上涨;上海部分轮渡的费用从以前的0.5元上涨到了2元。如果这一扩散过程持续,那么未来几个月CPI不但不会下降,可能会再创新高。

  另外,近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工业产品的价格(PPI)也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苗头。受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进一步实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大幅下跌影响,今年8月份以来,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这导致了PPI企稳回升。10月份PPI同比上涨5%,涨幅比9月份扩大0.7百分点, PPI增幅回升将进一步推升CPI。10月CPI中,需要注意的是非食品类别已开始增长。尽管工业品传导至消费品领域需要一段时间,一般来说,PPI上涨在3-6个月传导至CPI,但可以预计,由输入型通胀、PPI回升传导至CPI的压力在逐步加强。回顾上一轮通胀,我们发现自2006年7月份,在PPI、CPI还处于回落态势时,我国CPI便开始企稳回升。至2007年6月份,在原油、铁矿石价格等输入性通胀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从2007年三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显著加大。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创3年来新高。CPI面临来自PPI传导的上涨压力会更大,CPI在“叠加效应”下快速上涨,CPI在2008年2月份达到峰值8.7%。国家统计局在分析当时物价报告称: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而,国外市场价格能够比较快地通过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输入型通胀已成为我国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

  总之,导致通胀产生的因素已出现了结构性转化迹象,已由单一的供需拉动型通胀转换为供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共同推动的通胀,其背后的主因是全球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于充裕引起的。目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由前期的供求关系不平衡逐步转向由成本推动型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运输、储藏、劳动力成本等纷纷上涨,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销成本的增加。农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本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本轮通胀源自宽松货币政策

  下流动性过剩

  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由之前的供需关系,转为供需关系、成本型通胀和输入性通胀结合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本质上是个货币现象。中国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 万亿元,折算成美元超过1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年GDP的200%以上。单纯说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例还不太能够说明问题,如果我们对比货币供应量与GDP和物价增速的话,就会感受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源,2001-2007年M2的增速超过GDP加CPI的增速在4个百分点以上,最近三年货币超发放的现象更加严重,M2的增速超过GDP加CPI的增速9个百分点。过多的货币加大了通胀压力,催生资产泡沫。

  目前的货币超发,一部分是由于投资巨大和信贷投放过多造成的,一部分则是外汇占款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量导致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汇率原因导致的。这三部分原因最终导致中国的物价出现通胀预期加重的状态,前一个原因是内生性的,后两个原因是外生性的,属于输入性通货膨胀。2010年前10个月新增信贷6.9万亿,达到全年7.5万亿信贷规模的92%,增速快于预期。中国2010年9月末外汇储备为2.648万亿美元,而2009年年底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万亿美元,9个月增加了0.249万亿美元,相当于向流通领域又增发了1.6万亿左右的基础货币。

  来年应以抑通胀和流动性为主

  笔者认为,来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仍应以抑制通胀和流动性为主,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1、抑制流动性和通货膨胀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这就需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致性,把抑制流动性和防通胀放在政策调控的首要位置上,而不是朝令暮改,菜价刚有所下降就又要去拉投资又要去保增长。2、近期各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保障供应的措施仍应延续,不可因菜价的些许回落就取消掉。3、从长期看,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在于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一方面对明年的货币信贷量和投资增速要严格控制,一个理想的结果是信贷量控制在6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控制在20%以内。4、从货币政策工具看,从近期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看,公开市场操作仍应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另外,在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外汇占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的手段对收缩流动性更加直接,效果也更加明显,副作用小,央行更多的是使用这一数量化货币工具。在2006年至2008年这轮通胀中,央行上调19次存款准备金率。由于流动性过剩是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疏导”农产品流通环节和价格监督的同时,控制流动性显得尤为重要。预判货币政策还是会使用组合拳,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会更大,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其作用直接、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的优点,仍将被作为最重要的手段被多次使用。而加息的负面效应较大,如果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持续加4-6次使得利率达到4%以上,那么加息可能会适得其反,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对国际热钱的吸引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