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2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出象牙塔 北大清华资产整合忙
建 业
  清华科技园 Phototex/供图
北大清华部分A股公司股权关系图制图/翟超
北大清华部分A股公司股权关系图制图/翟超

证券时报记者 建 业

  编者按:在资本市场中,以北大系和清华系为代表的“象牙塔”板块近期开始活跃起来,多项资产重组连续发生。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系上市公司背后金灿灿的学府招牌与他们在资本市场的沉浮一样受人关注。

  近期,北大系向西南合成(000788)注入医药资产,清华系所属同方股份(600100)并购晶源电子(002049)并向其注入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资产。在国内资本市场沉寂多时的“象牙塔”板块重新活跃起来。

  校办企业上市历程

  在国内,“象牙塔”板块的上市公司与校办企业有着说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80年代初期成立的清华技术服务公司和80年代中期成立的北大方正为代表。进入90年代后,北大清华两大校企集团开始快速发展,各自的资本平台也逐步形成。到2000年,北大清华两校的校办企业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20亿元和63亿元,其总额占到全国高校校办企业的半壁江山。

  在此期间,包括北大和清华在内的内地高校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出击,高峰时期,全国高校在内地和香港拥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其中,清华系的同方股份、紫光股份(000938)和诚志股份(000990)相继于1997年、1999年和2000年上市,同时清华系还借壳组建了紫光古汉(000590);北大系则主要通过借壳方式在内地和香港拥有方正科技(600601)、青鸟华光(600076,现名ST华光)、青鸟天桥(600657,现名信达地产)、北大高科(000004,现名ST国农)等7家上市公司。

  随着高校校办企业上市数量逐渐增多,2001年8月,由国务院牵头,九大部委与清华、北大等11家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开始研究高校产业改制的相关问题,由此掀开了中国企业史上独具特色的“校办企业市场化”序幕。为将这场在当时涉及700多家高效自办企业改制工程的风险降到最低,国务院圈定北大、清华作为试点单位。

  在此背景下,北大校办产业形成了方正集团、资源集团、未名集团、青鸟集团4大集团。其中方正集团主业为IT、医疗医药,拥有多家上市公司;青鸟集团主要从事软件、教育等行业,一度控制多家A股上市公司;未名集团则主营生物医药,在资本市场中主要以参股股东的角色示人;而资源集团则持有著名的“明天系”核心公司北京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权。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同意北大清华分别设立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清华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大上述经营资产全部装入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清华则将其全部校办资产转入清华控股。不过,北大在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之后仍保留了上述4个产业集团的建制,清华则选择将更多的资产直属于清华控股,目前清华的主要上市资产均被清华直接控股或持股。

  除了北大系清华系这两大巨头,国内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哈工大的工大首创(600857)、天津大学的天大天财(000836,现名鑫茂科技)、东北大学的东大阿派(600718,现名东软集团)、复旦大学的复旦复华(600624)、同济大学的同济科技(600846)等等。

  高校系公司陷入低谷

  在品尝了借助资本市场快速扩张的甜头之后,以北大系清华系为代表的“象牙塔”板块陷入了低潮。其中有资本市场的原因,也有校办企业缺乏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体制僵化的原因。在低谷之中,“象牙塔”板块很多上市公司“香消玉殒”,那些造系成功的大学也不得不面对所属上市公司分崩离析的局面,其间尤以北大系最为剧烈。

  广为人知的例子是打着北大招牌的“明天系”。事实上,除了“明天系”掌门人肖建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北大资源集团参股“明天系”核心公司北京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之外,“明天系”算不上北大的嫡系,但正因为有着北大的光环,“明天系”才得以在建立初期拥有巨大的运作空间。在“明天系”土崩瓦解之后,北大资源集团也在今年年初因内部贪污丑闻被同属于北大系的北大方正集团接管。

  北大系的“中央军”北大青鸟集团在资本市场中也不断遭遇冲击。汲取北大方正集团借壳延中实业(现名方正科技)上市的成功经验,北大系的北大青鸟集团在此本市场上也不断运用借壳模式。1998年12月,北大青鸟集团入主北京历史上第一家上市公司天桥百货,改名青鸟天桥;2000年4月,青鸟天桥入主山东上市公司华光科技,改名青鸟华光。但是北大的光环并未给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经营带来多少实质性改善。北大青鸟集团入住后,两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北大青鸟集团在2007年2月不得不将两家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

  与北大系相比,清华系的风格相对稳健,但其在资本市场也遭遇了连串失败。2003年及2004年初,在针对紫光古汉、金马集团(000602)和内蒙宏峰(000594,现名国恒铁路)的资本运作中,清华系均未取得预期效果。由于当地国资较为强势,清华系虽然取得紫光古汉的控制权,但难以获得话语权;国家电网的强势介入使得清华系与金马集团擦肩而过;内蒙宏峰内部的财务问题则最终吓退了清华系。

  命运最为曲折的莫过于深安达(现名ST国农)。1996年和1998年,深安达发生巨额亏损。2000年10月,具有北大概念的深圳深港产学研发展公司成为深安达第一大股东。此后,深港产学研重组为深圳北大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其股东均为北大系成员,深安达更名为“北大高科”,并收购了北大方正兴园电子有限公司35%股权。

  但北大高科的经营却毫无起色,2005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通过旗下北京中农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5900万元将北大高科第一大股东高科技投资60%的股权收入囊中。至此,北大高科脱离“北大系”而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旗下上市公司。不过,中国农大的入主也未给ST国农带来实质性改变。2009年底中国农大再次将ST国农转手,至此,ST国农结束了长达10年的高校控股生涯。

  “象牙塔”板块重新活跃

  经过多年摔打,北大系和清华系作为“象牙塔”板块的龙头,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布局,并在近期重新开始活跃。

  清华系的布局尤为明确,目前清华系主要3家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紫光股份和诚志股份均由清华控股持股。其中同方股份是比较典型的孵化模式公司,该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的技术合作将科研成果向产业链延伸,同时利用资本市场为这些产业化技术提供资本支持。

  此前,同方股份控股晶源电子后向其注入集成电路设计销售资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湘财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同方股份将以晶源电子为平台,整合公司旗下的微电子类资产。

  对于这种拆分成熟业务的预期,同方股份副董事长、总裁陆致成曾表示,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做大市值,在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将旗下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分拆等方式做大做强。

  早已上市的诚志股份也是清华系拆分上市思路的重要成果。诚志股份从同方集团分拆出来,它以同方集团的生物、医药、化工业务与江西两家国有化工公司合作,并利用江西的上市指标,在深交所上市。

  显然,清华系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并通过上市之前或上市之后的分拆使单个业务板块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相比于清华系的明晰,北大系的情况要复杂许多。经过不断试错,北大系保留下来的A股上市公司已不多,特别是北大青鸟集团名下原有的3家A股上市公司已全部脱手,目前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大方正集团手中。

  一个月之前,西南合成宣布定向发行936万股用以购买北大国际医院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资料显示,北大医院集团成立于2003年,依托方正集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虽然不大医院集团并未向西南合成注入此前市场期待的医院资产,但安信证券分析师洪露认为,作为北大方正集团旗下医药资产整合平台,西南合成未来仍有优质资产持续注入的预期。

  虽然目前北大系A股上市公司不多,但北大未名集团等北大名下企业资产此前并未大规模涉足资本市场,就连北大方正集团也仍有很多资产并未注入旗下上市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北大系仅有的上市公司仍有很大想象空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