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岩 雪
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此次从中央到地方齐心协力调控物价初显成效,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市场,蔬菜价格均出现小幅度下降,粮食、猪肉价格的涨幅趋缓。
部分农产品价格止涨回落
比起高房价,由农产品涨价主导的高物价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冲击更直接、强烈。10月4.4%的CPI涨幅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贡献”了74%。而自稳定物价的“国16条”出台后,市面上的各类蔬菜、食品价格明显松动。年初的明星“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都应声而动,价格小幅跳水。
证券时报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大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时发现,此前领涨的品种如大蒜、生姜等价格降幅较大。和一周前相比,大蒜的价格已由之前的5.5元/斤降为5元/斤、生姜价格也由6元/斤降至4.5元/斤。绿豆价格也降至6元/斤。
“糖高宗”的“命运”更是发生了逆转:进入11月下旬以来,一路飙升的食糖价格迅速掉头向下,从每吨逼近8000元的历史新高,迅速回落到每吨6300元至6500元。在短短10多天的时间里每吨下跌了1000多元。这让曾经一度预测糖价将飙升到每吨9000元的部分业内人士高呼“糖高宗”竟是“糖玄宗”。
此外,证券时报记者在走访了北京部分菜市场、超市后发现,市面上不少蔬菜的价格也已悄悄回落,2元以下的蔬菜不在少数。像前期涨幅比较高的菠菜、红萝卜、菜花、生菜、小白菜等蔬菜价格都降为2元/斤,黄瓜也变成1.5元/斤。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粮油、猪肉价格还在上涨,不过涨势已趋缓。受前期散装大米、散装面粉和散装菜籽油价格上调陆续到位的影响,最近一周内,小品牌面粉每袋价格普涨0.5元-1元,大品牌面粉每袋也上涨了2元左右。大米价格也普遍上涨,比如50斤装的东北大米,一周前售价为100元,目前已涨至108元。鸡蛋一周前的售价为4.5元/斤,现在为4.7元/斤。
猪肉市场走出了前一段价格回落、销量不佳的低迷期,进入价格攀升、销量趋旺的季节。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肉案前的小老板个个忙不停,前来灌香肠、腌咸肉的顾客如果想一次购买5斤、10斤,还得提前预约。11月中旬,猪腿肉、五花肉价格分别为8.5元/斤、11元/斤,已高于去年同期。
各地政府齐齐出手调控
数据显示,各地政策已初显成效。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11月28日,蔬菜价格以降为主;水产品价格以涨为主;猪肉价格微涨;鸡蛋价格微降;牛羊肉、水果价格微幅波动;食用油、白砂糖、成品粮、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上周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北京,由市商务委员会牵头组织沃尔玛、物美等30余家超市和餐饮企业,同北京40多家农业合作组织洽谈农产品直采,一些农产品的价格下降20%甚至50%。上海则在探索蔬菜批发市场与国内基地异地对接、异地扶持机制。
湖南省将在今年230万元的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财政预算,扶持明年蔬菜生产,同时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20%以上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湖南省政府还通过与各市(州)长重签“菜篮子责任状”,制订细致的考核办法,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黑龙江近日出台了多项措施来稳定物价水平,其中包括启动价格应急检测预警、建立应急直供机制及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动态补贴救助机制等。
此外,陕西规定各地一律不准出台政府管理的新提价项目。陕西省物价局26日通知全省物价部门严控提价项目,今年年底前,除国家统一出台和省政府已批准的调价项目外,各地一律不准出台政府管理的新提价项目。
抑制囤积炒作增加补贴
国家物价调控带来了市场涨价预期的减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表示,今年以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涨价虽然对中国经济冲击不大,但却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此次国务院出台的16项措施兼顾短期与长期,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应该是有效果的。
李国祥强调,政府出手调控物价虽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就农产品价格而言,大涨大跌都是不利的,政府应该学会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求得平衡。
中信证券首席农业分析师毛长青也表示,目前,在政策保障和国家对粮食的实际控制力上,都处于历史最好状态。以小麦为例,我国小麦单产水平和种植面积均位列世界前列,库存粮食比较充裕,国储拍卖也保证了国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粮油产品的控制力。
对于后续国家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继续稳定物价,李国祥表示,政府未来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价格的直接管制和干预;二是补贴,包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价格调控直接干预危害性比较大,政府间接地通过大企业稳定价格还是比较可行的。
“至于补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补贴要同时进行。建议对生产者实行差额补贴,设立一个目标价格,当市场价低于此价格时按照差额补贴,稳定价格。”李国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