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1版:理财大看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猛发短期限产品 吸引股市观望者
唐曜华
  制图/官兵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本报讯 A股11月中旬以来的大跌让不少入市资金开始观望,银行趁机再度加大力度发行短期限理财产品,并且预期收益率也呈现走高的趋势。

  在11月份的倒数第二周(11月20日-11月26日),3个月(含)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达到145款,在当周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2%。本周(11月27日—12月3日)短期化趋势再扩大,66%的理财产品为3个月(含)期限以下理财产品。而在10月份,3个月(含)以下期限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在当月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中的占比只有56.97%。

  在理财产品期限再度出现短期化趋势的同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却逐渐走高。据万得资讯数据,10月份发行的869款理财产品中,仅有30.6%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3%(含)以上;进入11月份后,39.4%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到3%(含)以上;12月1日至12月3日发行的133款理财产品中,41.35%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达到3%(含)以上。

  虽然收益率的空间无法跟股票投资相比,这并不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打着“稳健”的旗号,不失时机吸收一些避险资金。银行理财产品与股市“抢”资金的现象常常发生。

  投资者张先生经常“出入”股市,某银行向他推荐了一款开放式的理财产品,每个交易日可申购赎回。该产品的宣传语也正好契合投资者的心理,“进可攻、退可守”、“与股市交易时间同步,助你在各类投资机会中游刃有余”。

  申购该款产品后,张先生的资金开始经常在理财账户和证券保证金账户之间腾挪。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像张先生一样的投资者认购该款产品,张先生多次遭遇了无法赎回的怪事。

  “如果隔了好几天没有新股可以申购,重新恢复新股发行的第一天就会无法赎回。”张先生说。后来银行客服告诉张先生,该款产品当日遭遇了巨额赎回,净赎回份额超过了前一交易日份额的15%,银行依照约定暂停该产品赎回业务。张先生无奈只能错过当日打新股的机会。除了发行开放式产品外,在小长假期间、周末发行假期理财产品,更是银行争抢闲置资金的惯用“伎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