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此一说
警惕人才专用房堕落为特权房
王言之

  据新华社报道,杭州宣布未来三年建设150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纳入保障房体系。今年开工的50万平方米人才房占用了一半的经适房指标。根据政策,人才专项房可以市场一半的价格购买,被指是高收入者的福利。目前已有杨澜、余华、朱德庸等名人入住。

  用一半的经适房指标建设“人才专项用房”,而且打五折出售给高收入人才的做法,如果不是因为杭州人民已经人人享有高品质住房,便是政府在为高收入者开特权的后门。杭州人民已经人人拥有住房的假设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到目前为止,杭州房价已经到达均价2万/平方米的价位,买不起房者比比皆是。

  杭州出此政策的缘由之一为了吸引人才以及奖励突出贡献者。到底能不能真正地吸引到人才暂且不论,反正这些既廉价又高品质的“人才专项用房”确实吸引了很多的人才前来入住。如此优惠的条件,怎能吸引不来人?据报道,目前前来入住的不仅有文化名人,如余华、杨澜、朱德庸等,还有一些公司大佬等高收入者: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总经理王奇伟以及中国重汽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王根生、杭州民生药业集团副总经理陈稳竹等人。这些人才的收入哪一个也绝不会沦落到买不起房子的地步。

  高收入者反而享有高福利,这在中国已经泛滥成灾。其泛滥之处不仅表现在类似于杭州为高收入的人才提供物美价廉的“专用房”,腾讯老总马化腾领取住房补贴,还表现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高福利。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已危害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社会安定。

  杭州市关于申购“突出贡献人才专项用房”的规定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申购人除了须满足一定突出贡献条件之外,还要求申请人目前无房或福利性实物分房建筑面积低于100平方米。”这种规定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这些家产万贯的“人才”没有房产并不说明其买不起房,住房面积小不一定说明其需要大面积的住房。所以,这不是政府在满足这些高收入者迫切的生活需求,而只是在向这些高收入群体送礼,或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为这些人提供特权,其危害实在是很大。首先,花纳税人的钱为高收入者提供高福利有违税收本意,即为纳税人谋福利,而不是为某些人谋福利。而且,杭州市买不起房住不起房的老百姓比比皆是。不优先考虑市民的迫切生活需求,却拿着市民的权利去“行贿”高收入的“人才”,真可谓头脚倒置。其次,这种为一部分人开特权后门的行为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也掩盖不了这种以半价销售、面对高收入人才的“人才专项用房”的特权本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