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1版:专 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信赖的基金管理人一起走下去
IC/供图

  编者按:在上期“国泰基金信赖之旅(经济学家篇)”的专题中,我们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回顾和展望了中国资本市场20年的过去、今天和明天,提及最多的无疑是“信赖”一词,但我们仍然希望这种“信赖”的声音来得更加直接。

  所以在本次专题中,我们来到投资者身边,汇总了历时3个月,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地对百位基民进行投资生态调查的数据和采访个案,试图以小见大,通过“信赖之旅”了解过去10余年间,中国普通老百姓投资基金的心路历程。

  上海基民

  稳健投资 敢于创新

  作为全国金融中心,上海的理财投资氛围一向引领全国之先。1998年初,国泰基金以及南方基金同时落地于上海和深圳,上述两家公司的成立也一同揭开了中国基金业的历史画卷。发展至今,目前注册地在上海的基金公司已达31家,约占目前全行业基金公司总数的一半。

  而在这样浓厚的投资氛围熏陶下,上海投资者数量庞大,其理财意识也更趋稳健和成熟。

  上海基金投资

  稳健型倾向最高

  我们在10月份时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基民进行投基意愿调查,当问及未来更愿意投资于以下哪类基金(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QDII基金)时,上海以45.4%的高比例占据三地“更愿意投资债券型基金”之首。同时,上海的受访人竟无一表示“更愿意投资偏股型基金”,而北京选择此项的人占20.4%。在本次调查走访中同样发现,上海基民的投资心理普遍偏稳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海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有目共睹,此前有报道显示,中国十大生存压力城市中,上海高居首位。因此,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稳定的收入保障对于上海人来说的确十分重要。

  正是基于对收入稳健的需求,调查中发现,上海投资者(通过对上海市民的电话和渠道走访调查)中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基金投资是资产配置的必备工具。

  但是,相比其他区域的投资者,上海投资者同样也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身为“苹果迷”的小李与妻子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在今年,他们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基金——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来上海工作后,发现办公室里谈论的话题大部分都是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定投等,天天在说自己养的‘基’肥了还是瘦了”他说,“同事们几乎人手几只基金,我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也决定拿出一笔小钱试试,买可以投资苹果股票的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一圆我的苹果股东梦。”

  定投将稳健投资进行到底

  调查中发现,在上海,新一代80后,甚至是90后的投资者最居多。与父辈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投资不同,他们更善于通过投资技巧合理的运用来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在上海一家中小民企当会计的小邹就是其中的一员。

  家住松江的小邹与基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她大二的时候,小邹说:“由于学的是金融专业,所以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手里的资金是我的兴趣。2007年暑假,我拿着实习得来的一小笔资金,乘着全民投资基金的热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银行购买了1500份国泰金鹰增长基金,在正式成为一名‘基民’”。

  但之后只过了几个月,小邹就经历了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飞流直下至1600点的金融危机洗礼,国泰金鹰增长基金虽然通过提前大比例分红,释放了一定风险,但仍然遭受净值损失。谈及这段经历,小邹反而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自己的投资本金没有积淀过多的时候就能通过金融危机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这为我以后更加稳健的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一开始,小邹就像大部分上海投资者一样被深深地打上了厌恶风险的投资风格特点,如今的她,经历风雨和学习之后,选择了基金定投这一稳健的投资方式进行理财,并在投资账户中积累了10万元的资金,“我们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薪水并不高,但上海的生活高成本和通胀的大背景下,将工资存在银行中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谈及未来,小邹兴致勃勃地说:“我肯定会将定投事业进行到底的,我的同事和朋友中基民也不少,也都成了某些基金公司的忠实拥护者。基民年轻化应该会是大趋势。作为年轻一辈,我们普遍看好未来中国经济,也相信基金公司和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会以更加成熟的面孔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广深基民

  如果信赖 就投多些

  举世瞩目的亚运会刚刚落幕,让国人发现了低调广州的无限魅力。在此前不久,特区深圳也刚刚度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深圳速度让世界刮目相看。

  广深偏居一隅,深受南粤文化感染,务实、低调。其在股票、基金等投资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国泰基金信赖之旅”带您一探。

  广深基民:投基规模最大

  根据调查,广深基民投资出手很“阔绰”。

  在国泰基金对北上广深基民投资规模的调查中发线,约有40%的受访基民在基金方面投入的资金在5-15万元之间,28%的受访基民投入了15-25万元的资金,在受访的基民中,投入超过25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另外17%的受访基民的投入小于5万。

  而在对三个区域基民投资规模的横向比较中,上海和北京基民在投入规模上非常相似,唯独广深基民表现与之大相径庭,投入超过25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投入小于5万的仅占13%。这说明广深基民投基规模明显高于其他两地。

  专家指出,广深两地投资者处在中国南大门,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投资理财意识方面不免有所浸淫,因而少了几份犹豫,多了几份信心。

  调查中同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对不同类型基金组合搭配意识的调查中,超过30%的广深基民表示并不作为主要考虑的对象。套用一位广州基民的回答:“能带来持续稳健收益才是我看重的,买这只基金主要是因为相信这家基金公司的实力”,这也倒真实地体现了广深基民的务实风格。

  要熟悉与您相伴的基金

  马胜是老基民了,接触基金已达十年之久,在越秀区的建行圈子中,被称为基金投资方面的老法师。他认为,目前的上班族的理财意识尤其重要,要学会理财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对于自己的资产和财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路更加顺利。

  老马有个很好的投资心态,不会过分关注基金净值的变化情况,计算挣了或亏了多少钱。他认为基金是一种长期理财工具,不需要时时关注基金净值的涨跌。不以涨喜,不以跌悲,腾出更多精力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拥有这样平和的心态才能充分享受投资理财的乐趣。

  不同于其他基金投资者根据业绩来选择基金,老马更愿意从基金的“性格”入手。“我认为投资基金的最高境界是我知道基金经理在下一阶段将会做怎样的布局投资。”

  马胜将此理解为同基金管理人之间彼此的信赖,他举例自己已经持有5年的国泰金鹰增长道,“我从多年的跟踪研究中了解到不管市场如何风云多变,基金经理张玮总会保持自己的投资风格。比如他的每季度十大重仓股中,几只长期投资的个股占据前列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张玮亦会根据当季或下季市场特点布局几只颇具成长性的股票。”

  说起国泰金鹰增长基金,老马总是滔滔不绝,“别看这只基金平时从不冒尖,但一直以来都能维持同类基金前1/3的业绩表现,到了3年期的排名中,他就能够一下子脱颖而出了。”

  截至2010年11月5日,据银河证券统计,国泰金鹰增长基金在标准股票型基金(210只)中3年业绩排名中名列第一,在我们的采访中基金经理张玮亦把良好的业绩表现归功于像老马一样基民的信赖相伴。

  北京基民

  投资组合最丰富

  虽然我国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位于上海和深圳,但证监会、银监会等所在地的北京依然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三地基金公司格局来看,虽然北京基金公司家数落于上海和广深之下,但在总份额上排名业内前两位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嘉实等均位于北京。在此背景下,北京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引起了我们关注。

  北京基民投资重视组合产品 在对京沪广深受访基民的横向比较中发现,北京基民对基金的组合能力和意识要优于其它两地,有33%的北京基民已经或试着对自己的基金投资进行组合,分散风险,而上海和广深两地基民对基金进行组合的比例分别为12.4%和11.6%。受采访的一些基民表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基金组合的重要性,但苦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只有很小一部分基民能对基金进行有效地组合。

  北京地区的投资风格向来略偏于保守。由于未来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的真正增长有待内需提振与产业结构升级。稳健和谨慎的投资方式,是投资市场的主旋律。因此,多样化的基金组合是基民们所乐于研究尝试的。

  根据调查,注重家庭理财,进行中长期投资的北京基金投资者,十分关注基金组合配置的合理性。即便是选择高风险组合,基民在配置股票型基金、以及增强类债券型基金的同时,也会配置一定比例的货币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中会配置30%的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则为50%,债券和货币基金为20%。

  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地区的基民当中,同时持有三种类型以上基金品种的人数占比高达60%,很少人仅持有一种基金。其中又有80%以上的基民在涉足资本市场之前,都不同程度地学习过证券金融知识,并不定期地去银行找基金经理问询。这显然与当地稳健保守的投资风格和偏于知识性的投资氛围有关。

  组合投资重视长期理性化

  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于在圈里面可算是“阅”尽基金无数了。“从2007年6月21日开始,我陆续买了6只基金。没到三个月,耐不住同事劝说的我,又在建行网银上,申购了3917.54份国泰金马稳健基金。当时申购‘金马’不到一个月,我就获得了近15%的正收益。谁想到从2007年10月开始,大盘开始了晴转多云,三连阴,五连阴,甚至八连阴,十连阴……,许多人购买的基金均出现了巨额亏损。小于的国泰金马稳健基金的净值,也从申购时的1.056元下跌不少。

  “那时大家谈起自己手中的‘基’,脸上都是一片愁云惨雾。好在我没有采取贸然行动。”小于收敛笑容,娓娓道来,“首先,我的基金里面好几只都是股票型基金。这种组合是激进有余,稳健不足;其次,我当时只挑基金净值低的买,忽视了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精挑细选;然后心态的调整也有两条要点,一要平衡好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该补仓时做到及时果断;二要有信心——就是对基金管理人的信心。从大处说,不论是股灾还是金融危机,应对法宝不都是信心二字吗?”

  经过挑选,小于最后保留国泰金马稳健等基金,构筑被他认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基金组合。他的坚持最终也获得收获,2009年随着市场反弹,小于持有国泰金马基金全年收益率达到84.41%,在72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九(银河证券统计),获得中国证券报评选的“金牛基金”称号。

  小于从3年多的基金投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往往是通过坚持投资长期业绩稳健基金,并能够合理配置多种基金的投资者,才能获得财富增值和安心投资的双重幸福感。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基民们的心声吧。(CIS)

  (2011年是否会让这些可爱的投资者收获信赖?敬请期待12月21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二十年巡礼暨国泰基金日高峰论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