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05版:期 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压力加大 农产品价格将温和回落
魏曙光

证券时报记者 魏曙光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明年政策将对农业、新兴产业和消费三个板块重点倾斜。无疑,肩负商品价格发现功能重要使命的国内期货市场,将继续成为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有力推手。

  业内人士预计,在国家加大对于农业的补贴,以及布局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下,农产品明年供应将面临大幅度增加的局面,农产品期货价格将有可能温和回落,但是长期上涨趋势不变。

  中国中期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付鹏认为,由于明年保持物价水平整体平稳仍是重中之重。虽然采取的是“行政干预和财政手段”调控物价,但明年农产品仍将不得不面临非常大的非市场压力,农产品价格整体将有可能温和回落。

  不过,付鹏也指出,“对于那些金融属性偏大且中国没有定价权的商品仍将是有利局面,随着这些商品的供应逐渐近于一个从紧的周期,那么价格有望维持高位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认为,中国政府从粮食的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具有对粮食强大的价格补贴能力,而食品价格上涨从目前来看接近尾声,所以最迟在2011年5月份到6月份市场将看到各类食品价格的趋于稳定,甚至逐步下降。

  中信证券分析师毛长青认为,政府以管理通胀预期为主要目的的行政干预,可能导致市场的短期急跌,但这并不会改变供给关系本身形成的价格高位运行趋势。天气因素影响供给前期仍然受到市场关注,全球主要粮食库存消费比仍然在低位徘徊的现状下,价格仍将震荡前行。

  “2011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向下游转移,国内涨幅大于国际,畜禽涨幅大于粮食涨幅。”招商证券分析师黄珺认为,今年的国内外农产品牛市中国因素成为主导,明年中国因素将减弱,但国际自身供需缺口体现,预计国际价格将稳步走高;国内政策仅是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并不会改变平稳上涨趋势。国内市场上半年流动性攻向供需缺口最大的棉、糖、玉米、小麦等,国内价格均为历史新高,下半年由于下游供需缺口的出现、原料的成本推动,价格将传导到下游产品。

  黄珺仍然看好中国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中国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逻辑,首先是劳动力和土地两大要素推动价格的上涨,其二是消费的刚性需求在上升,其三是政府主导的农产品价格稳步上涨,其四是不可忽略的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外资对国内农业及农产品的觊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都强调了国内种植农户普遍持有的惜售心理对于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当前,受到国内灾害天气多发影响,种植成本提高引发农民惜售情绪,国内收储政策更多的是通过稳定市场情绪以控制粮食价格的上涨速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