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年通胀威胁仍不可轻视
胡艳妮

  管制非根治通胀良方

  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议中提到,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见防通胀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通胀的过程中,除了对货币的数量与价格工具的频度和力度保持观望外,一定要对行政管制的力度与时间保持高度的关注。这种风险表现为:当CPI从高位开始下行时,市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通胀无忧。如果是因为供给的增加与真实需求的下降而引致的CPI下行,这种感觉自然是对的。可如果是在政府的强力管制下,需求暂时得到遏止,而供给没有增加的话,管制的放松必然会使得通胀反弹,下一轮的管制会更加严厉。

  不过,在此要提醒大家关注的是:价格管制将会抑制下游生产的继续扩大。目前价格管制还限于生活资料领域,如果通货膨胀不能缓解,那么管制将会持续扩大到生产资料领域。价格管制的最大问题是使得市场信号紊乱,生产者无法按此信号增加供给,生产将会减少。若供给不能实质改善,通胀也能降下来,不过表现方式与原来不同,显性的通胀将转化为隐性的通胀。中国30年的计划经济已经证明了管制的长期无效性,而只有市场才能保证供给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的路上,计划经济的冲击是经常的现象,体制的复归不会是趋势,但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扰动。

  明年通胀压力仍大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要想控制通货膨胀,只需控制货币供给。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从货币供给扩张到它对通胀的最大影响时滞,对于M1而言,平均为20个月;对于M2而言,平均为23个月。而现在经济学家们都相信,货币刺激对产出的影响会在6-9个月之后出现,而对通胀的影响则在12-18个月出现。

  我们认为,这次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超发货币所引致的。2008年底以来我国的超常规货币供给已经牵引CPI从低谷攀至高崖。虽然M2同比增速2009年11月已经见顶并开始回落,流动性的水龙头正在拧紧,但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时滞。

  按照M2与CPI之间的经验关系,我国CPI还有2个季度左右的冲高过程。因此,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无论如何,如此巨量的货币存量滞留在经济体中,随时可能引发严重通胀。正因为货币的存量无法短期内消除,所以单纯地通过加息等手段是无法解决的,政府的行政管制才如此给力。

  考虑到翘尾因素、货币超发的滞后作用、生产成本的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预计明年CPI达到4.1%左右,第一季度是高点,此后逐季降低。由于价格管制已经上升为中央工作的重心,明年的通胀率在下半年将会下行。

  政策收紧可能加快加重

  今年11月CPI超过5%的警戒线,而热钱流入比上月或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加息时机已到,人民银行在10日选择了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仍然是一种权宜性的紧缩策略,表明了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对于实质紧缩存在犹豫。

  但是,这一次的货币紧缩恐怕不能再视增长的情况而定。CPI还将高位持续,房地产市场由于保障房建设计划已经趋于明朗,要防止物价反弹,加息势在必行。对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地方和银行的扩张冲动,加息是有效的警告。对于之前的货币扩张及其恶果,加息也是必要的纠偏。在货币工具的选择上,信贷规模不会紧缩太多避免对经济的太大冲击,加息就是应有之义。早加强于晚加。因此,近期依然有较大的加息可能。

  展望2011年一季度,倒逼机制将使得政策收紧加快和加重。加息而不是准备金率才是货币政策的实质性收紧。我们反复强调的加息通道已经打开,再次加息只是迟早问题。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证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