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3版:评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言不讳
“炒时代”的隐忧
黄丹华

  不知从何时起,“炒”这个字眼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以前看似离我们遥远而陌生的炒作,现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早些年的炒股,到近几年的炒房,从炒黄金、炒字画,到炒大蒜、炒白糖,从炒金融资产到炒日用消费品,从炒稀缺资源到炒普通商品,从少数人炒到全民炒,从一部分地区炒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炒,从偶尔的炒到频繁的炒。炒的品种不一而足,炒的花样也不断翻新。“炒”已成了当今时下的流行词,以至于有人惊呼,我们进入了“炒时代”。

  “炒时代”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殊产物,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化不彻底与经济制度不健全等诸多矛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炒,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大凡被炒的商品,一般都具有某种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或出现在经济发展的某个时期、某个阶段,或出现在经济生活的某个层面、某个领域。与一般的商品买卖不同,炒是以获取更高的商品差价而进行的投机活动。尽管炒具有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的某些功能,但一旦炒的内容、炒的程度与炒的范围超出了市场可以承受的合理限度,炒的消极影响就将放大,严重者将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的稳定。

  金融危机来临后,炒之所以能异军突起、风靡全国,有赖于过剩的流动性资金,有赖于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更有赖于中国特色的权钱经济。主要是这些因素,但还不仅仅是这些因素,催生出了“炒时代”的一批批炒家,也演绎出了“炒时代”的各种人间百态。

  最热衷于炒且乐此不疲的,无非是炒的始作俑者与获益者。他们能够在市场上兴风作浪、谋取暴利,多是靠了不同凡响的人脉关系,雄厚的资金实力与独享的信息优势,他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操控市场,左右逢源,风光无限;最无奈,又最无助的是普通百姓,面对不断攀升的物价和手中不断贬值的货币,在存钱不保值、投资很有限,勤劳难致富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参与炒作,在实力对比悬殊的博弈中,以期侥幸分得一杯羹。而事实上,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了炒的牺牲品;而最尴尬、最忙乱的却是政府。要确保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干预和抑制愈演愈烈的投机炒作之风。而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难以短期化解消除,必然使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多有折扣,不尽人意。

  大规模的、普遍性的热炒,其隐患是显而易见的。以恶意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为目的的市场炒作,严重扭曲了市场的商品定价机制,搅乱了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秩序,使商品价格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损害了公众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为严重的是,炒往往是权利、金钱之间的交易,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更令人忧虑的是,由投机炒作带来的一夜暴富所产生的严重社会负面效应,与其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挣钱,不如投机取巧来得更快、更容易。一旦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占了上风,人们都不愿意从事实业,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创造财富,就将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构筑在海市蜃楼之上的亭台楼阁式的财富梦想,由于缺乏坚实的支撑,最终将轰然坍塌。由此,中国社会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失去参与未来世界竞争的核心力。

  “炒时代”的兴盛,深刻地反映出,我们的社会缺乏足够有效的激励人们勤劳致富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机制,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持久而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力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严峻现实。

  也许,今天的中国还可以以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傲视群雄,但谁又敢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中国还能以其雄厚的物质基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需要的不是被炒作无限吹大的财富泡沫,更不需要不劳而获的造富模式,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勤劳致富的时代精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