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06版:崛起之路·北京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要评报 | 我要订报 | 我来提问 | 我来出题 | 我要投稿

返回首页 证券时报网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新闻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推监管创新 塑造首都资本市场好形象
——专访北京证监局局长刘春旭
吴中珞

证券时报记者 吴中珞

  “对一些新上市的中小板企业和创业板公司来说,他们具有轻资产、人力资源对企业前途影响大等特点,发展模式和前景有别于传统公司,未来在监管上还要采取哪些更有差异性的监管方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作为首都,北京市的证券监管面临着和其他地区不一样的压力。为此,北京证监局在创新监管方式和提升监管效率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近日,北京证监局局长刘春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为我们一一道来。

  创新监管培育合作模式

  刘春旭表示,在公司监管方面,北京证监局一方面是以开展正面教育为先导,针对上市公司进行年度常规培训,尤其是刚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2010年北京辖区共培训了1800人次。培训针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履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从不同角色出发,对其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承担什么职责、发挥什么作用、应该防止出现哪方面失误等问题进行专题讲解。

  去年以来,北京证监局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如北京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举办了拟上市公司的专题培训,同时邀请交易所的专家介绍了相关情况。

  另一方面,北京证监局还积极加强与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合作,以求共同推动辖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今年8月30日,北京证监局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签署了《关于构建北京辖区上市工作协作体系的备忘录》,开创了一种地方政府和证券监管机构新的合作模式,这对提升北京上市公司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北京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刘春旭看来,该备忘录相当于把过去双方合作的一些项目以备忘录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其内容涉及上市前的培训及上市后的监管,以及整个北京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如何联合处理企业上市后出现的问题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这项工作实际上从去年就已经开始推进:以北京市金融局为主,所有在北京注册的股份公司根据销售额建立一个数据库,从中选择一些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北京证监局组织跟进调研。在这个工作机制下,北京市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北京市金融局和北京证监局合作提供专业指导,积极推动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后续资源的优化培育。

  日常监管与现场检查结合

  北京辖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辖区16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占全国A股公司的一半还多,总市值也接近全部A股公司四成,央企控股公司和创业板公司数量在全国各辖区中位居第一。因此,北京证监局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就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

  据悉,北京证监局的监管员每天都要把自己负责公司的临时公告审阅一遍,还要针对年报、公司治理和投诉等进行现场检查。从年初至今,北京证监局已经现场检查了辖区上市公司中的一半,原则上,每家企业3年内必须现场检查一次。而今年新上市企业基本上都安排现场检查,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

  前段时间,北京证监局还召集今年22家新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高管和保荐人座谈,通报对创业板公司的检查情况,明确需进一步规范的重大问题,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监管工作要求。此外,北京证监局还请保荐人沟通情况。刘春旭介绍说,检查中发现个别保荐代表人未能尽职履行保荐责任,督导上有不到位之处,证监局通过发监管函或约见谈话等方式,及时提示这些保荐人履行职责。

  刘春旭表示,通过上述交流方式,北京证监局及时把市场关注的焦点以及监管部门包括交易所关注的问题传达给相关人员,提前对一些可能出问题的苗头、倾向予以警示,并传达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建议,同时也给上市公司高管和保荐人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提供了机会。

  对创业板公司差异化监管

  与大型国企和一些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相比,北京证监局对新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对一些新上市的中小板企业和创业板公司来说,他们具有轻资产、人力资源对企业前途影响大等特点,而且目前来看这些公司募集的资金非常大,这部分资金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会不会被乱用、是否违反监管要求等等,都需要未雨绸缪。”刘春旭强调。

  刘春旭表示,总体来看,这些公司募资投放的进展情况和比重确实与传统的主板上市企业,包括过去中小板的一些上市企业有所不同:以往企业募集资金到位后,大概一年以后就按募资投向投下去了,但创业板的超募资金比较多,百分之百投入进去不大现实。

  刘春旭介绍说,根据监管员到公司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公司的募资使用情况总体良好、基本放心,没有发现一例乱用的情况,这和相关法规的严密、证监局前期的教育和后期的监督有关,也和公司管理层对该问题认识到位、交易所的监督和保荐人的督导有关。

  不过,刘春旭也强调,由于这些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前景有别于传统公司,因此,未来在监管上还要采取哪些更有差异性的监管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在刘春旭看来,根据现阶段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培训。今年北京证监局共进行了5期培训,每期3天,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上市经历的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给他们炒不同的“菜”,针对其各自的情况提供不同的监管要求和培训内容。其次,在监管中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针对不同的公司采取有不同重点内容的现场检查。刘春旭还表示,在监管中发现问题也要及时行使监管职权,如果需要批评、训诫性谈话、责令整改或给予行政处罚,也绝不手软。目前,辖区内上市公司的合规、信息披露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情况总体良好。

  对机构创新支持和监管并重

  目前,北京的证券公司有17家,证券营业部220多家,位列国内第一阵营。不仅如此,在券商种类方面北京也比较齐全,既有银河证券这样的老牌大公司,也有清理整顿后成立的一些公司如东兴证券、华融证券,另外合资券商也很多,既有老牌的中金公司,也有成立不久的专做投行的中德证券。

  刘春旭介绍说,除了按照证监会的统一布置进行监管外,北京证监局还针对辖区内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创新方面,北京证监局结合公司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比如今年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就全力以赴帮助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对那些业务创新比较多的公司,也会加强对其创新业务的监管。总体来讲,创新是必须支持的,但如果在业务模式上有一些和全行业不一致的地方,也要看看该业务模式是否隐含风险。在今年的现场检查中,北京证监局也根据公司的不同特点,确定了不同的现场检查重点。

  探索提升工作效率新方式

  目前整个证券监管系统普遍面临监管人员和监管任务不匹配的矛盾,北京证监局也是如此。刘春旭表示,北京证监局的监管人手不足、监管压力很大——监管任务增长了一倍,但监管人手却没有增加,因此也就面临怎样提高监管效率的问题。

  刘春旭认为,尽管目前还可以增加监管人手,但不可能一直增加下去,即监管人手不可能和市场的增长同步,这就需要调整和改进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

  今年以来,北京证监局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即加强监管人员对监管对象的日常信息的把握,并争取和IT技术相结合,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如检查记录或工作日志,使每个监管员能够了解熟悉监管对象前前后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每一家被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然后,每个监管员做好对监管对象总体状况的分析,确定今年的监管重点,应该重点检查哪一类监管对象,对其应该重点检查什么问题;同时及时通过监管工作会议,把重点检查所取得的效果和经验,或检查中发现的普遍性的或先导性的问题传达给所监管的对象,以达到不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的目的。

  刘春旭表示,北京证监局希望在全面熟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使监管工作有的放矢,以提升工作效果。不过,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其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即是IT技术如何跟进问题,他们正和证监会信息中心的相关部门进行探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声明 © 证券时报网 网站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