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0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续写浦江资本传奇

——专访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范永进

2010-12-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 丽 黄 婷
  1.上海起重配件厂企业股金券   2.上海老八股   3.邓小平向纽交所主席赠送小飞乐股票   4.早期的上海静安交易所   5.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   6.1992年的上海股票认购证

证券时报记者 朱 丽 黄 婷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注重六方面工作:第一是要做大金融市场,提升资本市场的规模层次,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优化结构,提高交易所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第二是要做强金融机构;第三是要做多金融产品,研究探索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国际板、小QFII,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第四要做实金融开放,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比例和规模;第五是要做精金融人才;第六要做优金融环境,从法制、准入、环境等不同角度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范永进是资本市场资深的管理者之一,同时也是上海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二十年的见证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范永进就在上海外国投资委员会参与了外商投资股份制研究与审批工作,其后又在上海市证管办、重组办,直到现在的金融办工作,经历了上海第一批B股公司的诞生、1992年大批公司改制上市、1997年第一波重组开展、2005年股改推进……

  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20周岁生日之际,范永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表示,过往20年,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未来,上海将着重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各项工作,着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创造资本市场诸多第一

  上海作为我国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主要发源地,在这二十多年里,创造了许多个第一。谈到这些第一,范永进如数家珍: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成为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股票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诞生;1990年12月19日,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1991年11月30日电真空公司首先发行B股;1992年一大批企业发行股票改制上市;1993年9月,中国证券市场第一起公司控制权争夺案“宝延风波”轰动一时;1997年,上海率先展开大规模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1999年,申能股份成为第一家国家股回购上市公司;2001年4月23日,第一只退市公司PT水仙打开资本市场“出水口”;2005年,紫江企业入选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公司;2006年,上港集箱、上海汽车等集团整体上市……

  “不论在哪个阶段,二十年里上海都作为先行者的身份走在全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前列。”范永进指出,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领导的改革决心、眼光和魄力,有了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上海先行改革的步伐速度较快;第二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求,在1949年之前,上海一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城市。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上海金融制度改革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步发展,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进行得较为充分。由于历史上金融市场在上海的地位始终十分显著,因此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公司落户上海,一批有实干精神的人才集聚上海,并且拥有敢于开拓的勇气和改革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资本市场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活跃着上海当时的“当家人”市长的身影。1984年上海发行第一批股票时,得到时任市长汪道涵的大力支持,汪道涵一直倡导股份制改革;1986年,有人反映股票有了,但没地方交易,在时任市长江泽民的关心下,第一家证券柜台交易点工商银行静安营业部诞生;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经济建设很多地方都严重缺少资金,有人建议推动资本市场建设,在时任市长朱镕基的积极推动下,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九十年代初的资本市场建设进程缓慢,姓“资”姓“社”时有争议,上海证券交易所虽然成立了,但在开业后一段时间只有八只股票在交易。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已经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评判上海资本市场建设步子走得太慢,时任市长的黄菊亲自抓了此项工作,成立了股票上市领导小组,这才有了后来1992年上海一年上市53家公司,1993年又上市30家公司的新局面。

  上海早期资本市场星火燎原

  早期的上海资本市场,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范永进说,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股份制试点开始在全国探索,在当时争议颇多。1984年,飞乐音响董事长秦其斌懵懵懂懂地带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融资,轰动国内外。1986年9月,飞乐音响实现了柜台交易流通。最早进行股票交易的静安证券业务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编制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静安指数”。当年11月,邓小平把一张飞乐音响股票作为礼物送给纽交所主席约翰·凡尔霖,用这样一种象征方式,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更为关键的是,上海在1990年迎来了浦东开发的空前机遇。浦东新区被设定为中国金融的核心区,在开发之初就扮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率先试点的角色,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改革开放的序幕。上海证券交易所被列入了浦东开发大计,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后,全国证券、信托公司纷纷到上海设立机构,成为上交所会员单位,各类海内外金融机构集聚上海效应也逐步显现。

  范永进说,凭借着上海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特有的“龙头”效应,凭借着国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设对上海资本市场的积极推动,上海证券市场稳健持续地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了落户浦东的良好环境。从1992年到1995年的短短三年时间,国内外著名金融证券机构和大企业纷纷进入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如国外的美州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怡富证券、邓普顿公司和国内的光大、广发、华泰证券,轻骑集团、中路集团等机构。

  而到2000年,上海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100家。浦发银行、宝钢股份、上海机场等特大型企业先后在上交所发行上市,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建设资金,又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换。

  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范永进说:“股票市场建立后,上海的企业资金有了,机制也有了,市场化的环境有了,可新问题也出现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试点开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局限以及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一些在市场发展初期并不突出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逐步演变成阻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上海资产重组示范效应显著

  从1994年到1996年,出现了“一年好,两年差,三年ST”的一批公司,亟待结构调整。作为曾经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的参与者和负责人,范永进见证了上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大规模资产重组。

  范永进提及当时催生上市公司重组的原因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一部分上市公司由于历史原因或改制不彻底,或经营决策不当,或缺乏市场规模,而且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铅笔、自行车、电视机等,导致业绩较差乃至丧失再融资功能,被称为“死亡板块”。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认为本地上市公司效益不好,影响了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这显然与上海地位不相适应,上下很快达成共识,要求切实搞好做强做优做大上海本地上市公司。

  1997年年初,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上海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拉开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大幕。就在这一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上海资产重组活动开始大量涌现,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这一工作也始终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各方合力将这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际操作难度大的工作纳入到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轨道中。

  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广作用的模式和范例:脱胎换骨置换的“钢运模式”,整体置换后增发新股的“龙头模式”,吸收合并的“巴士模式”,借壳上市的“强生模式”,先托管、后收购的“金陵模式”,股份回购的“申能模式”,并壳让壳的“大众模式”等等,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上海资产重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大面积成功,其原因与上海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一是上海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多,便于政府推动开展重组;二是上海有很多资源,有很强的产业积累,给重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上海政府主导作用较大,历史上上海的每一届政府都很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工作。

  1997年至2002年的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不仅在上海企业改革史上,而且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其探索创新多,取得成效显,持续时间长,全国影响大,为各地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证监会肯定上海的重组成绩,1998年将全国5个上市公司增发股票试点名额中的4个给了上海。

  股改后迎来证券市场大发展

  范永进表示,二十年前,区域性的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上海地区金融业的大发展,去年,国务院文件的出台将再次带动上海金融业的新一轮更重要的发展,上海将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以来,上海已基本确立了以市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国内领先的金融中心地位,并正向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上海要树金融中心品牌,服务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切实做好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工作。

  范永进表示,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是上海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而资本市场的做强做大又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到2020年左右,上海将初步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将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其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五年,上交所市场规模突飞猛进。2009年,沪市市场股票总市值为股改前7倍,成交金额比股改前增长12倍。2010年前10个月,股票市场筹资4000亿元,近五年累计筹资近2万亿元,是股改前十五年总和的3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交所市场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今年10月底,上交所上市公司达888家,会员106家,投资者开户数9650万,股票总市值18.7万亿元,与GDP比率达54%。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目前,上交所股票市值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排在第六位,2010年股票成交金额和股票筹资额均排在第三位。

  2005年股改启动以来,上海本地上市公司也掀起了整体上市热潮,成了第二波重组的全国示范。上海电气、上港集团、百联集团等通过资产注入、换股收购、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等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华联超市、巴士股份等资产质量不高的公司分别被新华集团、上海汽车等实力企业借壳或合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证券市场出现“上海板块”正面效应。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上海按照国务院战略部署,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措施的落实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范永进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总体上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第一是要做大金融市场。提升资本市场的规模层次,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优化结构,提高交易所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第二是要做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在做强的过程中,探索形成新的理念、机制、模式和文化,努力实现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是要做多金融产品。不断开发推出适合机构、适合市场、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在严格把好风险控制关的前提下,研究探索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国际板、小QFII,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第四要做实金融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比例和规模,还要“走出去”,做到双向开放、可控开放、多赢开放。

  第五是要做精金融人才。营造良好氛围,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强培育培训工作,使我们的金融市场不断涌现战略人才、创新人才、风控人才,适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求。

  第六要做优金融环境。从法制、准入、环境等不同角度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维护金融市场的运行安全和稳定,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与OTC衍生品、黄金、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是国内金融市场中心,也是国际上少数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整的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还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企业财务公司、银行资金营运中心、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与此同时,在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上海在许多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拥有较强的金融资源吸引力,不断吸引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和金融人才向上海集聚。

  范永进说,在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和“十二五”新一轮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上海金融市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然成为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的金融发展、金融开放、金融创新效应将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显现。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崛起之路·上海篇
   第A006版:崛起之路·上海篇
   第A007版:崛起之路·上海篇
   第A008版:股指期货·衍生品
   第A009版:金融机构
   第A010版:海外财经
   第A011版:理 论
   第A012版:专 版
   第A013版:信息披露
   第A014版:信息披露
   第A015版:信息披露
   第A016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司新闻
   第B003版:产经综合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广 告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投资市场
   第C002版:板 块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港 股
   第C005版:期 货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行 情
   第C010版:行 情
   第C011版:行 情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