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0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第一基评TitlePh

治理老鼠仓的道与器

2010-12-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付建利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在基金业,老鼠仓永远都是一个爆炸性话题。近些日子,关于一些基金经理因为老鼠仓被调查或被边控的传闻又被炒作起来。其实,细细究之,只要基金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契约精神不牢牢地根植于每个从业者的灵魂深处,老鼠仓的传闻就不会消失。任何一个行业,制度建构和规范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没有从业人员内心的“道德律令”支撑,要取得公众的信任就只能是镜花水月。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少居民家庭一半以上的资产都配置在证券投资基金上。而借上一轮牛市取得大发展的中国基金业,如今虽然一年成立百余只新基金,但新基金募集规模却逐渐下降,基金业整体份额相比2007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基金业热闹的营销战后面,是持有人理性地用脚投票。

  基金在中国历经12年的发展,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令人遗憾的是,老鼠仓等损害持有人利益的行为,正侵蚀着基金业生存的基石——诚信。从唐建到王黎敏,从张野到涂强、刘海、韩刚,一直到日前沸沸扬扬的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调查传闻事件,仅仅两年的时间,基金业就有十人深陷老鼠仓。

  缘何如此?冷静地想一想,我们虽然从西方引入了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载体,但是发达资本市场基金业核心的契约精神,却一直都没有真正引进来。也就是说,我们引入了西方基金业的“壳”,却没有引入其内在的“魂”。说千道万,基金业必须时刻秉持契约精神立言行事,这应当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信仰”。不过,国内少数基金经理将持有人的资产作为为自己捞取好处的筹码,契约精神被抛到九霄云外。

  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号召师夷长技,然而,阶级立场决定了洋务派只能引入西方政治体制下形而下的“器”,对西方政治文明中形而上的“道”,却无法引进,这也决定了洋务运动先天性的缺陷和不彻底性。如今,中国基金业立足于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上有监管层重拳打击内幕交易,下有持有人的殷切期盼,更应该虚心学习西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道”,在强化制度规范和处罚力度的同时,牢牢树立从业人员的契约精神,杜绝老鼠仓和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才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

   第A001版:头 版(今日52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广 告
   第A005版:特别报道
   第A006版:金融机构
   第A007版:股指期货·衍生品
   第A008版:专 版
   第A009版:海外财经
   第A010版:专 版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基金新闻
   第B003版:私募基金
   第B004版:高端对话
   第B005版:焦 点
   第B006版:基金动向
   第B007版:基金数据
   第B008版:专 题
   第B009版:基金观点
   第B010版:基金理财
   第B011版:人 物
   第B012版:基金数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司新闻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5版:信息披露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信息披露
   第C010版:信息披露
   第C011版:信息披露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T001版:T叠特刊:崛起之路
   第T002版:崛起之路·制度建设
   第T003版:崛起之路·非凡人生
   第T004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05版:崛起之路·十大猜想
   第T006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07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08版:崛起之路·见证伟业
   第T009版:崛起之路·中坚力量
   第T010版:崛起之路·市场风云
   第T011版:崛起之路·机构争雄
   第T012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13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14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15版:崛起之路·广告
   第T016版:崛起之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