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0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实话实说TitlePh

公车改革在于规范公权行为

2010-12-29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谭浩俊

  来自财政部等部门数据显示,全国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报道称新的公务车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

  即便这是一条准确无误,且很快就将付诸实施的消息,也不必为之太过高兴。因为,这样的改革说白了,也就是搞搞形式,并不会对困扰公众的公车问题产生多少实质性的作用与效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众对公车问题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车配备过多过滥,二是公车私用。前者反映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后者则反映了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不力。而规定官员可以配备什么规格的汽车,从本质上讲,并不能解决公车配备过多过滥和公车私用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核心在于规范公权力。

  “公”和“私”在许多官员的心里并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界限,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又没有对官员的这种“公”、“私”不分行为,构成足够的制约和威胁。因而,凡是在“公”和“私”之间能够形成利益纠葛的领域,都可能出现“公”、“私”不分的现象,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私人利益所蚕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公权力无限扩大、公权掌握者可以肆意摆弄权力时,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也就随时可能成为公权拥有者美味佳肴。公车就是如此,凡是拥有公车者,其配备依据都是权。只要权力够了,即便级别不够,也会有公车使用。

  也正是因为公车不是与公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是与公权紧紧绑在一起,所以,公车泛滥、公车私用等现象就难以避免。与之类似的,还有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也都受到相同问题的困扰。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公车改革的做法并不少,相关的管理措施也没有少出台。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当某个时段对公车配备和私用现象管得严一些、查得勤一些时,立马就会产生成效。但是,风头一过,一切又老样子了,甚至比严查严管前更糟糕。要确保公车改革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规范公权行为,让公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中行使。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海外财经
   第A005版:崛起之路·海南篇之一
   第A006版:崛起之路·海南篇之二
   第A007版:金融机构
   第A008版:金融机构
   第A009版:专 版
   第A010版:股指期货·衍生品
   第A011版:基 金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司新闻
   第B003版:产经综合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投资市场
   第C002版:板 块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港 股
   第C005版:期 货
   第C006版:信息披露
   第C007版:信息披露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行 情
   第C010版:行 情
   第C011版:行 情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