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月5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国家资本主义恶化市场环境

2011-01-05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刺激经济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金融与财政资源。这些政策在刺激中国经济迅速过热的同时,对中国市场有何深层的改变?会带来何种影响?

  追踪研究近两年的财政、金融资源的流向就会发现,大部分的钱都流向了国有企业。以金融资源为例,在2009年近10万亿的新增信贷中,大部分流向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过去一年的融资额增长可能达5万亿。“4万亿”投资计划的落实,大部分也落在了政府投资项目,许多基建、高速铁路、能源等大项目的主导者,也是国有企业。就连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房地产领域,国有资本近两年也是狂飙突进,不计成本拿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

  国有企业的势力扩张,再加上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的自信心急升,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纽约政经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创始人伊恩·布里默在分析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时,曾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崛起感到担心。过去几十年来,私营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消费者、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在受监管的自由市场模式下占据了支配地位,全球经济也与这一现象变得愈发息息相关。但除了自由市场模式外,还有一种国有资本模式,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消费能力下降、中国的能力上升,再加上中国政府的过分自信以及中国模式的不同,这造就了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布里默预计,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之下,中国将变得越来越不会对跨国企业开放。

  中国是否正在滋长国家资本主义呢?客观来看,我们认为的确存在这种迹象。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国家及国有经济体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运营者。观察近年中国经济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国家参与市场的力度一直在加大。

  首先,它表现为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的财力迅速增加,2009年中国政府的收入超过6万亿人民币,2010年的财政收入将超过8万亿。但这只是中国政府掌控资源的极小一部分,如果算上土地、矿产、国有企业等资源和资产,中国政府堪称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掌握着如此巨额资源的政府,每一次调控经济时,都会在市场中掀起滔天巨浪,令企业之舟飘摇。

  其次,国家资本主义还表现为国有经济体的市场控制力增强。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宏观调控,都会带来一轮国有经济的强化——它不一定是总体规模的增加,而是表现为对关键市场领域的控制力增强。这在金融、石油、电信、钢铁、航空、铁路、矿山等多个领域,都有明显的表现,形成了一次次的“国进民退”。更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市场化了的国有企业相互“结盟”,通过市场准入优势抢占了新生的市场高地,通过资产收购结成更广泛的利益群体,进一步固化了利益集团的格局,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比过去更强、更坚韧。

  此外,国家资本主义不仅表现在国内市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国有经济体也是当然的主流,不论是金融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不管是绿地投资还是金融资产投资,国有经济体的能量都要比分散化的民营企业大得多。换句话说,国有经济体才是国家意志在国际市场的主要实现者。中投公司这类主权财富基金的出现,意味着国家财富以金融资本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也可以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体现。

  这些变化在中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在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这些变化的背后,除了中国的政府部门逐渐滋长的自信外,还有国有企业利益集团对市场利益的疯狂占有和自我强化。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占据强势的市场,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不是一个理想的竞技场。如果国家资本主义的增长使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自负地相信,我们按自己的方式也能成功,不必考虑世界通行的规则,也不必继续向规范的市场经济转型,那其中的风险就会不断积累。因为这会让中国忘记还需要进行哪些改革,也会使得未来的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不利。

  (文章来源于安邦智库《2011年经济展望报告》)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期 指
   第A007版:基 金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B005版:信息披露
   第B006版:信息披露
   第B007版:信息披露
   第B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9版:信息披露
   第B010版:信息披露
   第B011版:信息披露
   第B012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港 股
   第C005版:期 货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信息披露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数 据
   第C012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