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新私募患上渠道饥渴症

2011-01-1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经过了初期的跑马圈地之后,新一批私募基金面临着既无历史业绩、又无渠道支持的现实困境,对此,目前新科私募似乎还没找到解决之道。

  “我现在最缺的是有渠道资源的市场总监!”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日前向证券时报记者感叹,这位人士于去年10月份成立了一款私募产品,尽管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在成立阳光私募产品前,个人投资和代人理财的战绩都不错,无奈同期发行的私募和公募产品太多,发行期的竞争异常激烈,而这位私募基金经理此前在银行等渠道拓展上也没什么经验,即使亲自出马和银行渠道进行沟通,最终募集额仍然很不满意。

  实际上,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的遭遇正在越来越多的新科私募身上发生着。由于私募产品大扩容,投资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新科私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抢得一杯羹,除了业绩比拼外,渠道的开拓和维护也丝毫不可忽视。而对于这些私募来说,一方面,他们大多是投研出身,此前和渠道并无什么接触,另一方面,想要挖来有广泛渠道资源的人士,私募基金又无法开出和公募相“媲美”的薪酬。

  面临这样的现实,私募基金最好的办法,便是积极招揽人才。在不少私募基金的官方网站上,都有招聘市场营销人士的广告。如80后私募基金经理黎仕禹掌管的广东斯达克投资公司,该公司网页上招聘一栏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营销经理和市场营销员等职位,其职位描述即为“管理销售团队、策划营销方案、开展营销活动”。知名私募基金武当资产的官方网页招聘一栏中,也有渠道客户服务人员的职位。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私募基金应该避免目前公募基金在渠道竞争上的一些恶性循环,如拼首发、变相提高渠道销售返点、把扩大规模过多地寄望在渠道上面,反而忽视了自身投研能力的持续提升。“私募基金从一开始就应当摒弃这些舍本逐末之举,真正走上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陈楚)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专 版
   第A009版:综 合
   第A010版:文 件
   第A011版:文 件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深 度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