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未来潜在价格上涨风险不容忽视

2011-01-3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贾壮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货币环境看,主要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状态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国内货币存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从经济基本面看,支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强,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通胀预期上升较快,潜在的价格上涨等风险不容忽视。

  央行在报告中指出,基于这种情况,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量适度、灵活调节、结构优化的要求,把控制物价较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虑前期货币存量增长较快的潜在风险和逆周期调节需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保持合理适度的利率水平,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报告称,总的来看,货币偏多可能带来通胀效应,但通胀并不完全由货币数量引起,还会受到预期变化、货币流通速度、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广义货币总量与GDP相比较。例如,1980年到2003年期间我国M2/GDP持续上升,从0.36上升到1.64,但并未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通胀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年甚至还徘徊在通缩边缘。2003年至2008年我国M2/GDP从1.64下降至1.51,在此期间却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通胀压力上升等现象。因此,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科学分析通胀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具体看本轮物价上涨,央行认为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外部货币条件宽松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大量资金涌向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此外,美元等主要计价货币总体贬值,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二是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趋升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影响物价上升的成本推动因素逐渐增强,导致农业、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焦 点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观 点
   第B004版:人 物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数 据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理 财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3版:信息披露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