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相关新闻TitlePh

三大资金需求重压 银行节后囊中羞涩

2011-0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朱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兔年新春后首个交易日,银行间拆借市场资金价格依旧“蹒跚”上行,银行机构的“惜贷”心态延续。对此,某国有大行总行人民币管理处负责人透露,节前央行逆回购的3000亿元已悉数到期,节后新股、新债需求渐增以及动态差别准备金的“预实施”等三重压力依旧笼罩,短期内市场流动性难言乐观。

  昨日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并未延续节前几日大幅走低的态势。上海某货币经纪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昨日的隔夜、7天及14天资金价格一反节前最后几日大幅下跌之势,兔年春节后的首日便纷纷上涨。其中,隔夜价格走高50个基点至3.8769%,而最近3个交易日中该利率曾大跌483个基点。此外,7天价格昨日涨幅亦多达86.7个基点。

  “动态差别准备金的计算公式早就好了,现在是只欠东风。”北京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他指出,由于回购利率目前仍处于相对高位,所以相较对所有银行实施普调,央行或更愿意进行动态的差别调整。对此,记者日前也获悉,部分银行年末内部会议已提出要“多积粮草”,以应对节后可能出台的差别准备金率“风暴”。

  不过,对银行而言,迫在眉睫的问题倒是节前3000多亿央行逆回购到期后的资金归还。资料显示,央行曾在1月20日、24日两次对几家国有大行实施逆回购,两者合计释放约3500亿元流动性。据参与该次逆回购的大行交易员表示,为避免日后到期时的资金“管道”拥挤,央行设定了16天和21天两个期限,昨日恰是第一次的到期日,而下周一还将迎来另一波“还款”高峰。

  此外,去年11月份央行不仅有过两次准备金率的“普调”,还分别在去年11月10日和11月19日实施过两次差别准备金上调。据了解,期限当初暂定为3个月,到期日也恰在近两周。对此,有银行人士透露,央行倾向于将其直接“续期”,而这也相当于继续锁定了银行的头寸。

  进入兔年,新股、新债发行也将逐渐增量。统计显示,仅本周3个交易日内就有10只新股申购,其中包括大盘股“内蒙君正”以及多只中小板、创业板新股。此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的发行频率也明显加快。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期 货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数 据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行 情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