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医治大城市病城乡协调发展是关键

2011-0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刘纯银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日前在向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全体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机动车过快增长,缓解交通拥堵刻不容缓;入园难、看病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社会进步回避不了城镇化。不可否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是楼房越盖越高,摊子越铺越大。但不容忽视的是“摊大饼”式的城市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中国的城市病。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大城市,诸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供给、环境污染、噪音、大气污染、蔬菜粮食供应、公共安全等城市病较为突出。

  其实,大城市病并不是一天患上的,它是慢慢积累而来。正如网友评论所说,只要GDP崇拜存在,只要“我这一任要超过前一任”的政绩冲动存在,大城市病就只能越来越重。这不,一份有关中国城市发展的报告透露,中国有655个城市正努力“走向世界”,有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难怪有人说,城市化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扑来,一波波造城潮风起云涌,圈地规划不厌其宏大、地标建设不厌其豪华。与此同时,“城市病”也正向我们袭来——“200米的路,车走了半小时”,“下班在路上堵6个多小时”。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呈下降趋势。这些特征,显然社会发展的宗旨和群众所期望的幸福感背道而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当前关键是要有效治理“城市病”。而想从根本上治理“城市病”,就必须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别的步伐。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均衡,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城市。也就是说资源过度集中的直接后果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再无法负荷过多人口。

  因此,破解大城市病关键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这需要我们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多中心,力求把特大城市分解成若干个小城市;这需要我们注重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均衡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步伐。如果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继续持续下去,就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一线大城市,大城市病就会越来越严重,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就再也谈不上有幸福感。

  总之,预防和治理“大城市病”是城市化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真心期待各级政府始终树立以人为本、城市治理的理念,在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农村配置,将大城市从“资源高地”的高压态势中解脱出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通过有效减少农民,让少量农民拥有相对多的土地等农业资源从事规模经营,进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期 货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数 据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行 情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