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华北旱情超预期 郑麦兔年首日狂飙7%

昨日郑麦期价和单日涨幅均创下历史纪录

2011-02-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李哲
  美麦飙升至29个月高点   2月9日,CBOT小麦期货市场继续上涨,刷新29个月最高水平,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中国小麦产区的干旱可能导致供应进一步吃紧。CBOT3月合约周三在电子盘继续上涨,截至北京时间17时,最高报883美分。周二该合约大涨15.50美分,报收874.25美分/蒲式耳。 张常春/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李哲

  不断蔓延的华北地区旱情超出了市场预期。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华北地区严重冬旱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份特别警告,引爆了市场积蓄许久的激情。8日,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上扬,达到29月来的新高,国内小麦期货价格更是在兔年第一个交易日飙升7%。

  截至昨日收盘,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主力1109合约收盘报3051元/吨,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200元/吨,涨幅高达7.02%;9日,CBOT3月小麦合约在亚洲交易时段继续上涨,盘中达到了每蒲式耳8.83美元,是29个月来的高位。

  “单日涨幅达到7%以上,非常罕见,一方面与节日涨幅扩大有关,更主要的是与华北地区旱情超出市场预期有关,粮食供给偏紧预期正在强化。”格林期货分析师李永民表示,当日强麦期货主力合约刷新上市以来价格新高点,也创下了单日涨幅最大纪录。

  “在全球市场已然吃紧之际,中国主要冬小麦产区遭遇的严重旱灾或将严重威胁到其冬小麦产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月8日早间一份特别报告指出,2010年10月以来华北平原降水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华北地区正是中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因此6月的冬小麦收割令人担忧。低降雨减少了在12月至2月低温时期积雪对休眠期小麦的保护,也降低了生长期小麦需要的土壤湿度。

  报告显示,主要受影响省份为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和山西,这些省份占到全国小麦产量的2/3。报告预计,这些省份中的516万公顷将会受到影响,而总种植面积为1400万公顷。干旱还同样造成257万人和279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政府已支出150亿美元来补贴农民的收入和其他成本。即便如此,华北旱情有进一步加重趋势,冬小麦生长面临严峻考验,抗旱保苗任务艰巨。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虽然国内粮食储备几十年来足以自足,但一旦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将会对国际粮价产生巨大影响。当前,国际粮食市场自突尼斯因食品价格飙升而发生骚乱后,北非及中东加快了进口国际小麦,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吸引投机资金大举做多,推动麦价上涨。

  与此同时,全球主产区气候原因也支持了国际小麦的价格,如美国南部平原天气干燥、加拿大面临低温威胁、中国冬麦区遭遇大旱等;美元指数持续走低也是辅助CBOT小麦连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业内人士指出,投机资金的积极参与和偏紧的市场供给格局将继续推动粮食价格走高。期价突涨也许和某个可供炒作的热点有关,但行情趋势持续向上则是和投机资金的积极参与或不可分,而资金的进场又必然与偏紧的供给格局相互关联。“粮价上行压力无可争议,高价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如是说。

   第A001版:头 版(今日36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基 金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产 经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期 货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数 据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行 情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