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相关新闻TitlePh

后市粮价温和可控 紧防资本借机炒作

2011-02-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据新华社电

  干旱威胁下的我国粮食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当前旱情对粮食市场有何影响?“国十条”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后市粮价何去何从?

  “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覆盖面广;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出乎预料。”针对促进粮食生产的“国十条”,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如是说。

  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从扩大抗旱补助,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表明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着力点,已从此前单纯北方小麦产区的抗旱,扩大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实现了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的转变。

  “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熊学华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在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透露出强烈的经济信号: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

  “这与加息控通胀、限购稳房价的调控是截然相反的。”李国祥说,这表明政府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

  由于受旱情等灾害影响,被称为“百价之基”的粮价,2011年走势将会如何?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我国北方干旱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春节前后,国际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月9日,国内期货市场强麦已突破3000元/吨。有关国际组织发表预警称,中国干旱可能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冲击。

  但李国祥等专家认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

  权威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将力保中国自身的粮食供应。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夏粮丰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政策信号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春灌用水有一定保障等。“冬小麦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

  “由于国内外粮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大量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预计今年我国粮价呈现‘温和可控’的波动态势。”李国祥说。

  但有关专家提醒,要提防投资客借旱灾炒作粮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而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信息披露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期 货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