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房价难降根在三利益集团掣肘

2011-02-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崔中波

  新年伊始,不甘寂寞的楼市为众人抛出两则消息:一是《2010年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近日揭晓,杭州房价跃居榜首,新房均价达25840元/平方米,创历史最高,排名前20个城市均价都超过8500元/平方米。二是客观数据折射出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强劲,地产大佬1月份销售皆大幅增长。

  眼下楼市很难用量跌价滞、量低价升或量停价稳之类的词汇来形容,唯一可以说得清楚的是,在经历了去年被称为“连环腿+组合拳”、“史上最严厉”的两轮房地产调控后,部分地区房价依然居高不下,从侧面印证了坊间“房地产已成气候,利益盘根错节,撼动起来阻力重重”说辞的正确性。

  2011年春节前后,新政策又接连出台:限购令延期、新国八条颁布、加息政策执行,但在三股利益集团掣肘下,前景仍不敢乐观。

  首先是某些地方政府。2003年以来调控的“八年抗战”证明,卖地财政的诱惑、谋求GDP政绩的冲动,使地方政府没有打压房价的动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政策能拖则拖,能打折扣就打折扣。而从本次调控来看,新“国八条”要求地方出台“限购”细则的2月15日大限,所剩无几,却还未等来任何一个城市的实施细则出台,只听到北京、广州、上海模糊的“风声”,更多城市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更遑论操作性如何、可行性多少了。

  其次是房产商。历次调控中,房产商并没有变得战战兢兢、缩手缩脚,反而志得意满、淡定无比——拥有有利环境时,就“闷声发大财”;环境不利时,就“高声放炮”,争取有利政策环境。并且,在楼市起伏中逐渐平衡自己的经营,具备了非常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不断用政策漏洞谋利,比如,“一线城市”调控声紧,他们就转战二三线城市,填补“价值洼地”;把个呼声甚高的限购令弄成活生生的“促销令”等。

  更诡异的是,建设部系统的房地产协会、工商联下属的房地产商会为了活动费用来源,一些专家学者为了参与房地产投机,也不分青红皂白地加入到了为“房产商”摇旗呐喊的行列。2003年全国工商联邀集众多房产商上演“地产大佬围攻121文件”的好戏。在中央政府已经或意欲颁布抑制房产投机政策时,一些学者专家就会高举“市场”大旗,疾呼要抵制来自行政意志的不合理干预,散布危言耸听的“楼市下跌经济危机论”等。

  可以说,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中这三股力量的存在,已严重削弱了政策公信力。本轮房地产调控结局如何,除了货币供给、土地财政、分税制等经济因素之外,关键取决于政府驾驭房地产利益集团的能力——用严厉问责惩戒地方政府不作为、用严密细则抑制房产商乱投机、用严谨制度约束协会组织道德滑坡。至于利益集团自己,也要意识到:是适度节制以求长久还是放纵自我滑向毁灭,选择就在眼前。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4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信息披露
   第A007版:信息披露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信息披露
   第B004版:信息披露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个 股
   第C004版:期 货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