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长城证券集合理财扬帆起航

——专访长城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金鉴

2011-02-24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近日,长城证券推出该公司的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长城1号,针对长城资产管理部门今年的投资策略、队伍建设以及集合理财产品如何创新等问题,笔者对长城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金鉴进行了专访。

  

  长城首只

  集合理财产品发行

  笔者:能否介绍一下贵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及团队。

  金鉴:长城证券资产管理部作为公司主要业务部门之一,2008年获准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目前已签约定向资产管理规模数亿元;2010年获准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长城1号是长城的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

  长城资产管理团队成员拥有国内外一流院校的学历,硕士学位以上员工占大多数,团队成员在投资研究、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分别具有深入的实践经历和出色业绩,平均金融从业经验达到7年以上。

  长城证券资产管理部致力于为投资人奉献持续稳定的绝对回报。投研团队注重实际调研,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动态状况,对不同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仔细分析,坚持科学决策的原则,投资风格上稳健但不失进取、积极但不激进,严格执行安全策略,力争维护客户资产本金的安全,并尽可能争取最大利益。

  笔者:贵公司最近推出了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该产品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同时,公司将如何运营募集资金,今年年内的投资会偏重股票还是债券市场?

  金鉴:长城证券目前正在发行第一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长城1号。长城1号是非限定性产品,最大的特色是产品设计灵活,攻守皆宜。具体而言,即长城1号的投资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力求通过灵活有效的资产配置和仓位选择,尽可能回避不同市场的风险;同时通过精心挑选和深入研究,选择恰当的投资品种为投资人获得较好的回报。

  初步看,今年的股票投资更多是视政策及经济数据的变动做相机抉择,而债券市场可能要等到加息近尾声前后的投资时机更为合适。

  笔者:能否谈谈您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看法,如今年大盘的走势如何,您认为哪些板块估值偏低,有增长潜力?

  金鉴:我个人认为,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持续的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流动性将不再像2009-2010年那样充裕,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很难出现大幅度的普遍上涨行情,估计短期内还会维持震荡的格局。但从目前市场估值水平来看,沪深300的动态PE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从中长期看,投资机会不错,值得我们为将来的投资做布局。如银行等一些行业的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还有一些有估值优势的大消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有一定的增长潜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特色制度

  吸引人才回流

  笔者:目前,由于基金业对券商资产管理人才的引进等因素,造成券商资产管理人才缺乏,贵公司在建设资产管理部的人才队伍时,是怎样吸引人才的,有何具有特色的激励措施?

  金鉴:中国基金业创立之初,券商背景的人才就是基金公司的中流砥柱,这些年来,仍然是基金公司人员的主要构成。人员的流动是竞争激烈行业的特性,由于之前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基金,且基金公司薪酬相对较高,确实有不少人才从券商流向基金。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监管层对券商资管业务的逐步放开,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进而制定了一些特殊的措施发展业务并吸引人才。像长城证券就制定了相应制度,如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奖惩相对独立于公司的盈亏,考核专注于业务的开展和产品自身的盈利,这不仅能激励人才为了业绩奖励而努力工作,而且也让资管部和客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对这一点的认同也是我们吸引人才的重要一点。同时,券商的平台又比基金公司更宽广,这也是券商有竞争力的一面,基金人才回流券商目前也不是罕见之事,像我本人就是从基金公司回到券商的。

  

  券商资管发展

  将进入快车道

  笔者:贵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长期和当前的战略目标分别是什么?

  金鉴:资产管理业务是长城证券的重点业务,希望未来几年资管业务能够健康稳健发展,给投资人带来持续稳定的回报,我们期望资管业务不仅能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而且期望资管业务能够提升公司品牌进而带动其他业务发展。而当下,我们希望能够在初期的集合产品管理上体现长城证券投资的一贯优良业绩,为客户带来收益,并打造长城资管的品牌,为后续业务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笔者:有人说2011年将是券商资管大发展的一年,券商资管“小集合”产品取得的业绩甚至超过了基金的“一对多”产品,券商集合理财将能和基金抗衡,对此您怎样看待?

  金鉴:券商资管“小集合”业绩超过了基金的“一对多”,这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虽然基金公司管理的整体资产规模较大,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有一定的经验优势,但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灵活配置型产品,则更看重对投资时机和投资品种的把握,而在这方面,基金和券商相比应该是难分伯仲。而且,由于基金的整体规模较大,“一对多”产品的占比较小,可能在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的配置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集合是券商资产管理的重要产品,对其重视程度肯定要超过基金之“一对多”。所以,某些年份券商资管的业绩好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投资者对券商理财产品的逐渐认知和了解,以及监管层对券商产品发行审核的逐步放宽,2011年以及未来几年,券商资管业务应该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笔者:您认为当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什么?

  金鉴:目前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是监管层产品审批流程较慢,这固然可以防止行业和个体风险发生的概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券商产品的发行速度,这也是目前券商资管规模远低于基金资产规模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幸的是,监管层已经在着手取消资管产品发行设立的行政许可,如果最终得到实施,这将是券商资管业务发展的重大利好。如果将来可以像基金一样多通道报产品,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创新有望

  改变行业格局

  

  笔者:当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还具有同质化特征,投资方式、投资方向、投资风格都较为相似,请问您认为券商资产管理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新?

  金鉴:目前,券商资管业务的确有一些同质化的特征,投资方式、投资方向、投资风格有一些相似,这主要是各公司发展资管业务初期普遍发行的是灵活配置型产品。随着各公司业务的发展,也开始陆续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产品,如指数型产品、可以做套期保值的产品等等。但是由于产品申报通道的限制以及监管部门对于创新产品的审慎态度,多数券商尚未把产品创新作为一个重点方向。但是随着监管的逐步放宽,以及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面世,相信未来券商产品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而产品创新可能也会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吴清桦)

  (CIS)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深 港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基 金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行 情
   第C007版:行 情
   第C008版:数 据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