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跳槽遭遇经济制裁基金年终奖分期付款

2011-02-2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 哲

  证券时报记者 张哲

  年终奖发完就迎来跳槽高潮,这是基金业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潜规则”。为避免人财两空,有基金公司采取年终奖分期付款的方式,给员工节后跳槽念起“紧箍咒”。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日前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原定3月份公司年终奖发放后跳槽,但其公司称,今年的年终奖金将根据“七二一”的分配比例,在三年内分别发放完毕。如果三年内本人主动辞职,则后面两年的奖金视作放弃,公司不再发放。而如果是被动离开公司,则依然能够拿到随后两年发放的奖金。“明明是我的奖金,如果跳槽了就拿不到手,相当于给奖金打了折。”该人士对公司此举表示出不理解。

  据记者了解,类似做法目前在基金公司非常流行,上到高管下到员工,均一视同仁,只是分配比例有所差异。作为动辄百万年终奖金的高薪行业,年终奖金分期付款,对很多人而言,跳槽就意味着损失巨大。“对于有更好去处的高薪一族来说,放弃这一部分奖金也无关痛痒,但对我们这种普通员工来说,如果跳槽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可能就会先计算成本,再决定去留。”上述人士说。

  “其实这件事情,需要分清是哪一种情况的延期发放。如果基金公司有奖惩鲜明的考核制度,年终奖金的发放完全根据个人绩效来计算,有明确的数字,那么本该一年发完的钱,分成了三年发,确实有打折的意思,是通过经济制裁手段抑制员工跳槽。”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基金业年终奖金具体数额一般是股东和高管“拍脑袋”定,缺少公开、透明的考核,很多情况下,准备辞职离开的人正是高管给其考评较低、希望其离开的人,奖金本身就不高。因此这个规则只适用那些高管意欲挽留的人。

  事实上,此前也曾发生过基金公司拖欠年终奖的事件。而随着基金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基金公司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从竞争对手处挖人,一旦同行给出的经济补偿超过这个员工所放弃的,那么基金公司依然留不住人。防止人才流失,经济制裁或许并非治病良方。

   第A001版:头 版(今日6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信息披露
   第A006版:深 港
   第A007版:机 构
   第A008版:机 构
   第A009版:市 场
   第A010版:文 件
   第A011版:理 论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专 题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