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私募业绩低于预期 银行“惜售”客户

2011-03-07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程俊琳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银行原本大力推荐阳光私募产品的态度近期发生了变化,来自渠道信息显示,虽然同期发行的私募基金数量下降,产品发行情况并不乐观。由于去年迅速扩张的私募基金未实现预期收益,银行对是否贡献自己高端客户资源给私募持保留态度。

  来自招行的销售信息显示,目前其主推的上海某款私募产品销售业绩较之过去明显下降。在此之前,如果是大型私募发行的产品,银行发力能够发到十几亿规模,但银行对这只产品的发行预期已经降到几亿左右。“市场环境或许是发行低于过去规模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销售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客户对私募产品的热情下降很快。”该行南方地区一分行产品经理告诉记者。

  好买基金跟踪的私募发行数据显示,今年尤其进入2月以来,私募基金的发行数量明显下降,2月仅有5只私募基金成立。这其中除去信托账户卡壳之外,销售渠道将私募发行退居二线或许是当前发行不佳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成为国内私募产品的发行基地,其私人银行中心的主打产品就是各私募产品。

  记者从上述一家银行了解到,目前私募基金销售遭遇阻力,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的业绩远低于销售时银行给客户推荐时的收益指标,这极大挫伤了这部分高端客户的积极性。好买基金数据统计显示,从近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近2年的收益比较看,私募在各个阶段的业绩表现均弱于公募偏股型基金,私募操作灵活、精选个股等优势在至少近1年以震荡为主的市场行情中并未体现。

  “银行大力发行私募基金恰巧是在去年,产品发行时的可参考收益指标总体较高,客户对私募基金收益有较高预期。但是去年私募基金规模扩张太快,出现了投资能力与管理规模不匹配的现象,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去年私募基金表现并不突出。”该行客户经理认为,不巧的是,大部分银行客户是在去年加入私募投资大军,遇上私募规模扩大之后的业绩下滑,心理预期与现实表现之间的巨大落差挫伤了客户的积极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去年底开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各家银行的资金压力加大,如何增加存款成为各家银行的中心工作,私募发行自然要退居二线。因此,开年以来一些正在募集的阳光私募明显受到银行年末“揽存”冲击,在这种前提下,银行开始“惜售”自己的高端客户。

  北京一家银行产品经理介绍,如果前期私募产品出现亏损,本身客户对该类产品的兴趣急速下降,加上银行自身的存款压力日渐增加,这时对银行来说“惜售”自己的高质量客户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把手头的客户都转成私募投资者,季末存款指标不合格时就无法找到合适赞助,如果遇上私募产品亏损,或许会失去自己的客户群,因此银行对当前的私募发行多了更多发行成本考虑,在不确定前提下,银行也不会贸然为了发大产品而伤自己的优质客户。”

   第A001版:头 版(今日40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要闻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市 场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A010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A011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A01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B001版:B叠头版:中国基金
   第B002版:新 闻
   第B003版:私 募
   第B004版:对 话
   第B005版:聚 焦
   第B006版:动 向
   第B007版:数 据
   第B008版:人 物
   第B009版:观 点
   第B010版:理 财
   第B011版:营 销
   第B012版:数 据
   第C001版:C叠头版:公 司
   第C002版:公 司
   第C003版:数 据
   第C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