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多媒体数字报

2011年4月1日 按日期查找: < 上一期 下一期 >

证券时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证券时报社授权,证券时报网独家全权代理《证券时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证券时报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证券时报网联系 (0755-83501695 83501827)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摘要

2011-04-0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上接D41版)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总额百分比%金额占总额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企业贷款870,51560.81701,39659.15
票据贴现64,9484.54102,5498.65
零售贷款495,98834.65381,87732.20
贷款和垫款总额1,431,451100.001,185,822100.00

企业贷款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企业贷款总额为8,705.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11%,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0.81%,比上年末增加1.66个百分点。2010年,本集团在统筹考虑监管要求、资本充足、风险程度、贷款定价的基础上,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节奏,实现了企业贷款结构与风险收益的同步优化。

票据贴现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票据贴现为649.4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6.67%。长期以来由于票据贴现损失率较低,消耗资本较少,本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该业务。面对2010年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本集团票据业务积极配合贷款投放和规模调控,主动调减票据贴现规模,通过政策推动、集约运作、双向做市等多种手段,做大业务量并加速周转,在规模下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零售贷款

本集团近年积极发展零售贷款业务,零售贷款在贷款和垫款组合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12月31日,零售贷款为4,959.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88%,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4.65%,比上年末提高2.45个百分点,主要是得益于零售贷款的多元化发展。

下表列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按产品类型划分的零售贷款。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总额百分比%金额占总额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个人住房贷款298,99760.28273,65971.66
信用卡应收账款54,91611.0740,31410.56
经营性个人贷款64,60913.0327,1547.11
其他个人贷款(注)77,46615.6240,75010.67
零售贷款总额495,988100.00381,877100.00

注: 其他主要包括以货币资产质押的零售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教育贷款和综合消费贷款。

5.3.1.2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

外币债券投资情况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外币债券投资余额为59.35亿美元。其中,本公司所持有的外币债券投资余额为29.64亿美元,永隆银行及其附属公司(以下简称“永隆集团”)所持有的外币债券投资余额为29.71亿美元。

截至2010年12月末,本公司持有的外币债券投资按发行主体划分为:中国政府及中资公司所发外币债券占比34.6%;境外政府、机构债占比28.3%;境外银行债券占比31.3%;境外公司债券占比5.8%。本公司已对持有的外币债券投资计提减值0.95亿美元,外币债券投资估值浮盈0.34亿美元。

永隆集团债券投资情况详见“永隆集团业务”一节。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

本集团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包括以人民币和外币计价的上市和非上市证券,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投资款项。

下表按会计分类列出本集团投资组合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金额占总额百分比%金额占总额百分比%
交易性金融资产12,0793.0611,0802.93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3,1500.804,7761.27
衍生金融资产1,7380.449990.2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71,68368.85244,22964.69
持有至到期投资97,61424.7480,20121.24
应收投资款项7,2251.8335,1009.30
长期股权投资1,1300.281,1530.31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总额394,619100.00377,5381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下表列出本集团交易性金融资产组合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政府债券1,225504
中国人民银行债券541,319
政策性银行债券54790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1,9044,112
其他(1)8,8424,355
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12,07911,080

注:(1)包括其他债券、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下表列出本集团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组合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政府债券242251
政策性银行债券303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781584
其他债券1,8243,941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3,1504,77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较2009年末增加274.54亿元,增幅11.24%,占本集团投资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68.85%,为本集团占比最大的投资类别。该账户的增长主要是基于资产负债配置和提高经营绩效的需要。

2010年,本外币金融市场均经历了较大波动。人民币债市全年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前三季度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10月央行宣布加息以后,伴随着紧缩力度的持续加大和通胀预期的愈演愈烈,年末债券市场急速下跌。本公司上半年以风险相对较小的浮息品种及中期品种逐步替代风险较高的长期品种和收益较低的短期品种,同时加大一级市场信用债的投资。下半年,在中长期债券大跌前,本公司果断地减持了部分长期固息债,并在收益率回升到高位时适度补仓,成功调整了投资组合。

外币方面,由于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使得年内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保持低位;同时,美国整体经济复苏较好,信用利差逐步收窄。本公司对投资组合进行了优化,将收益较低的政府担保债券置换为收益较高的中资背景的信用类债券。

下表列出本集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组合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政府债券27,53318,199
中国人民银行债券18,97025,058
政策性银行债券43,49347,167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105,388101,892
其他债券75,72751,404
股权投资548491
基金投资241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额271,683244,229

持有至到期投资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比上年末增加174.13亿元,增幅21.71%。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本集团的战略性配置长期持有。2010年本集团把握市场利率波动机会,增持了部分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债券进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该类投资增持的债券主要是具有较高免税效益的中国政府债券,其他类型债券持有量持平或下降。

下表列出本集团持有至到期投资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政府债券45,06922,760
中国人民银行债券12,94512,210
政策性银行债券4,1724,360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32,98838,738
其他债券2,6202,317
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97,79480,385
减:减值准备(180)(184)
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97,61480,201

应收投资款项

应收投资款项为本集团持有的非上市中国国家凭证式国债及其他债券,在境内或境外没有公开市价。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应收投资款项净额为72.25亿元,比2009年末减少278.75亿元。

下表列出本集团应收投资款项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政府债券5,2915,600
中国人民银行债券16,889
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1,9941,714
其他债券10,959
应收投资款项总额7,28535,162
减:减值准备(60)(62)
应收投资款项净额7,22535,100

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

所有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投资中的债券投资均按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入账。由于本集团投资组合中应收投资款项并无成熟的交易市场,且本集团预期在其到期时能够全额收回其面值,因此在此不对其市场价值或公允价值做出评估。

下表列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投资组合中持有至到期上市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账面值市场/公允价值账面值市场/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上市投资94,51393,42972,21775,302

2010年12月末本集团所持金额重大的金融债券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债券种类面值余额到期日利率(%)
央行票据33,7382011.01-2013.092.65-4.56
境内政策性银行债券159,2072011.01-2029.110.74-5.25
境内商业银行债券6,3722011.01-2039.111.13-6.30
境内其他金融机构债券4,6062011.01-2037.113.14-6.30
境外银行债券18,8502011.01-2020.030.38-9.375
境外其他金融机构债券1,7542011.02-2016.100.21-6.4404
合计224,527  

注:本集团所持上述金融债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本集团对上述债券在2010年内未增提减值准备。

2010年12月末本集团所持金额重大的政府债券

债券种类面值余额

(人民币百万元)

到期日利率(%)
2004年记账式国债7,1522011.03-2021.102.77-4.89
2006年记账式国债2902013.02-2021.112.51-3.27
2007年记账式国债4,0292012.10-2022.112.93-4.69
2008年记账式国债14,4812011.04-2038.102.64-4.94
2009年记账式国债11,3732012.05-2039.101.55-4.18
2010年记账式国债27,1862011.01-2040.071.44-4.60
2006年凭证式国债8772011.03-2011.113.49-3.81
2007年凭证式国债3162012.03-2012.113.81-6.34
2008年凭证式国债4572011.03-2013.065.17-6.34
2009年凭证式国债4862012.03-2014.063.73-4.00
2010年凭证式国债2522011.03-2013.092.60-3.73
中国政府海外债券(百万美元)552014.104.75-7.50
中国政府海外债券(百万欧元)632013.10-2027.104.25
中国政府海外债券(百万人民币)152011.10-2012.102.25-2.74
香港政府债券(百万美元)2014.082.92-4.66

衍生金融工具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所持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类别和金额情况如下表所示。详情请见财务报告附注56(h)“资产负债表外风险项目—衍生金融工具”。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名义金额公允价值名义金额公允价值
 资产负债资产负债
利率衍生金融工具27,69687(305)9,09193(344)
货币衍生金融工具205,6451,638(1,466)171,338872(849)
其他衍生金融工具3,40913(50)5,57834(281)
合计236,7501,738(1,821)186,007999(1,474)

长期股权投资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比上年末减少0.23亿元,主要是因为联营公司在2010年内进行现金分红,依据权益法核算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下表列出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对合营公司的投资158160
对联营公司的投资286307
其他长期股权投资687687
长期股权投资总额1,1311,154
减值准备(1)(1)
长期股权投资净额1,1301,153

5.3.1.3 商誉

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2010年末,本集团对收购永隆银行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确定不需计提减值准备。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商誉减值准备余额5.79亿元,商誉账面价值为95.98亿元。

5.3.2 负债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负债总额为22,685.01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14.85%,主要是客户存款稳步增长。

下表列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负债总额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客户存款1,897,17883.631,608,14681.42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203,0118.95186,2019.43
拆入资金45,5732.0144,3212.24
交易性金融负债1880.0130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1650.051,1730.06
衍生金融负债1,8210.081,4740.07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3,4391.4734,5971.75
应付职工薪酬3,2200.143,2900.17
应交税金4,9720.222,5650.13
应付利息10,3690.468,2980.42
应付债券36,2851.6040,7312.06
递延所得税负债9240.049410.05
其他负债30,3561.3443,3912.20
负债总额2,268,501100.001,975,158100.00

客户存款

本集团一直重视并积极拓展存款业务,客户存款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客户存款总额为18,971.78亿元,比2009年末增长17.97%,占本集团负债总额的83.63%,为本集团的主要资金来源。

下表列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按产品类型和客户类型划分的客户存款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企业客户存款    
活期存款664,94735.05520,73432.38
定期存款528,63227.86448,39127.88
小计1,193,57962.91969,12560.26
零售客户存款    
活期存款413,88821.82359,78322.37
定期存款289,71115.27279,23817.37
小计703,59937.09639,02139.74
客户存款总额1,897,178100.001,608,146100.00

2010年,受国内通胀预期和高收益理财产品影响,零售客户存款向投资渠道流动。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零售客户存款占客户存款总额的比例为37.09%,比2009年末下降2.65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活期存款占客户存款总额的比例为56.87%,较2009年末上升2.1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客户类活期存款占企业客户存款的比例为55.71%,比2009年末上升1.98个百分点,零售客户活期存款占零售客户存款的比例为58.82%,比2009年末上升2.52个百分点。

5.3.3 股东权益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实收股本21,57719,119
资本公积36,19718,169
套期储备
盈余公积10,8808,418
法定一般准备16,81214,976
未分配利润49,06332,123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526)(22)
股东权益合计134,00692,783

5.3.4主要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报表》,报告期末本公司存贷款总额在32家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中的市场份额与排名如下:

项 目市场份额%排名
折人民币存款总额11.62
折人民币储蓄存款总额20.96
折人民币贷款总额10.35
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总额23.19

注:从2010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在编制《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报表》时,参考各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对全国金融机构作了分类:分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地区性中小型银行等。其中,全国中小型银行有:招行、农发、进出口、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深发、恒丰、浙商、渤海、北京、天津、包商、盛京、大连、锦州、哈尔滨、上海、南京、江苏、宁波、杭州、稠州、济南、威海、临商、平安、重庆等银行。

5.4 贷款质量分析

2010年本集团积极应对外部复杂的经济与金融环境变化,严格遵循监管要求,以“践行转型、优化流程、夯实基础、提升管理”为基本策略,实施信用风险全流程优化,全面推进风险管理基础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信贷资产呈现“规模适度增长、质量持续良好、减值准备充足”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0年12月末,本集团贷款总额为14,314.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56.29亿元,增幅20.71%;不良贷款率0.68%,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302.41%,比上年末提高55.75个百分点。

5.4.1 按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下表列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正常类贷款1,407,54698.331,161,97197.99
关注类贷款14,2190.9914,1191.19
次级类贷款2,7300.192,9610.25
可疑类贷款2,6590.192,7910.23
损失类贷款4,2970.303,9800.34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1,185,822100.00
不良贷款总额9,6860.689,7320.82

在贷款监管五级分类制度下,本集团的不良贷款包括分类为次级、可疑及损失类的贷款。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均实现占比下降。截至2010年12月末,本集团不良贷款额96.8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0.46亿元;不良贷款率0.68%,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额142.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0.99%,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

5.4.2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贷款金额占总额百分比%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

款率%(1)

贷款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

款率%(1)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企业贷款870,51560.818,0160.92701,39659.158,0091.14
流动资金贷款516,74936.105,7341.11454,96938.376,4271.41
固定资产贷款273,05619.071,3260.49196,05916.536460.33
贸易融资48,5633.394650.9636,8483.113791.03
其他(2)32,1472.254911.5313,5201.145574.12
票据贴现(3)64,9484.54102,5498.65
零售贷款495,98834.651,6700.34381,87732.201,7230.45
个人住房贷款298,99720.894280.14273,65923.073900.14
信用卡应收账款54,9163.841,0401.8940,3143.401,1332.81
经营性个人贷款64,6094.51620.1027,1542.29540.20
其他个人贷款(4)77,4665.411400.1840,7503.441460.36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9,6860.681,185,822100.009,7320.82

注:(1)代表某一类不良贷款占该类贷款总额的比例。

(2)此类别以公司按揭贷款为主,包括不良票据贴现。

(3)不包括附注(2)所述的不良票据贴现。一旦票据贴现被划分为不良,本公司则将其纳入为不良企业贷款进行管理。

(4)其他主要包括以货币资产质押的零售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教育贷款和综合消费贷款。

本集团通过客户授信品种的合理配置与风险定价,实现风险收益的最大化。根据客户规模、主营业务结构与资金周转方式等因素,量身定制综合金融组合服务方案,利用供应链融资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期限短、周转快等特点,实现企业信息流、货物流和现金流的全面监测,通过制定与完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用途管理指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及《固定资产贷款用途管理指引》等相关制度,对各授信业务品种的重要风险环节实施管控,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贷款及零售贷款等业务品种呈现较快增长,各项业务资产质量均衡优化。截至2010年12月末,企业贷款不良率0.92%,比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不良率0.34%,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5.4.3 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贷款金额百分比

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贷款金额百分比

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企业贷款870,51560.818,0160.92701,39659.158,0091.14
制造业253,45417.712,6801.06194,38816.392,8881.4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1,5559.198520.65109,5809.245290.48
批发和零售业116,0688.111,7111.4780,2446.771,7492.18
房地产业113,1827.918960.7990,5277.631,0921.2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2,5194.374110.6665,9845.564570.6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0,1743.514390.8746,3533.914460.96
建筑业33,7812.362170.6426,2302.21860.3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1,8942.23610.1928,6262.41110.04
采矿业28,7022.010.0019,7791.67
金融业9,0360.63650.726,7060.57721.07
其他(2)40,1502.786841.7032,9792.796792.06
票据贴现64,9484.54102,5498.65
零售贷款495,98834.651,6700.34381,87732.201,7230.45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9,6860.681,185,822100.009,7320.82

注:(1)代表某一类不良贷款占该类贷款总额的比例。

(2)主要包括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行业。

2010年本集团以“明确边界底线、坚持有保有控、尝试组合管理、推进结构调整”为信贷政策基本思路,持续深化行业信贷政策研究,合理引导信贷投向,科学配置信贷资产,实现资本效能的提高。2010年本集团信贷政策已覆盖至39个行业和12类客户及品种,明确了信贷准入底线与边界,建立了授信准入核准机制,有效促进了审贷效率的提升。

本集团积极推动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根据行业及区域风险状况,实施占比限额、余额限额、名单管理、总行集中审批、放款核准等差异化管控措施,防范集中度风险。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平台贷款自查整改工作,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严控“两高一剩”与落后产能行业信贷风险,有效遏制了风险敏感领域的资产增长和质量波动。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了行业信贷结构的均衡增长与优化。

2010年本集团贷款增量主要投向企业贷款中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零售贷款,上述行业的贷款增量合计占集团贷款总增量的85.09%。截至报告期末,绝大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下降。

5.4.4按地区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贷款金额百分比

不良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贷款金额百分比

不良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总行94,1496.582,2382.3876,5836.462,5783.37
长江三角洲地区350,52224.492,1400.61312,01026.312,0110.64
环渤海地区225,99915.798330.37186,59815.738760.47
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232,23616.221,2260.53203,80717.191,2590.62
东北地区83,4625.833710.4464,7085.464130.64
中部地区158,87311.101,1830.74130,77111.037490.57
西部地区179,78412.561,3060.73142,68412.031,4371.01
境外21,0761.47320.1512,3621.04380.31
附属机构85,3505.963570.4256,2994.753710.66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9,6860.681,185,822100.009,7320.82

注:(1)代表某一类不良贷款占该类贷款总额的比例。

本集团以全行统一的信贷策略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集群特征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信贷政策,实现区域风险收益的最大化。2010年本集团贷款增量主要投向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加大西部地区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区域内支柱产业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成长性良好的价值企业,实现区域信贷结构的优化。报告期内,本集团除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区域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下降。

5.4.5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贷款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不良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贷款金额占总额

百分比%

不良贷款

金额

不良贷

款率%(1)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信用贷款306,66921.421,5400.50263,66622.231,5750.60
保证贷款362,52825.333,7371.03283,05523.873,6951.31
抵押贷款608,13642.483,7180.61461,94538.963,8050.82
质押贷款89,1706.236910.7774,6076.296570.88
票据贴现64,9484.54102,5498.65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9,6860.681,185,822100.009,7320.82

注:(1)代表某一类不良贷款占该类贷款总额的比例。

在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本集团通过增加押品及第三方保证等风险缓释措施,有效缓解授信风险。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抵押贷款、保证贷款占比较上年末分别上升3.52个百分点、1.46个百分点,信用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81个百分点,各担保方式下的不良贷款率均呈下降,实现资产质量的均衡优化。

5.4.6 前十大单一借款人的贷款情况

十大借款人行业贷款金额

(人民币百万元)

占资本净额百分比%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2103.740.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003.010.3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5052.710.3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192.240.2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202.060.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821.980.2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001.630.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361.590.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221.580.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001.510.17
合计 36,59422.052.56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为62.10亿元,占本集团资本净额的3.74%。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为365.94亿元,占本集团资本净额的22.05%,占本集团贷款总额的2.56%。

5.4.7 按逾期期限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金额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逾期3个月以内4,3950.313,7410.31
逾期3个月至1年9470.062,1140.18
逾期1年以上至3年以内2,5700.182,3620.20
逾期3年以上4,2470.303,9140.33
逾期贷款合计12,1590.8512,1311.02
客户贷款总额1,431,451100.001,185,822100.00

随着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和管控水平的逐步提高,本集团逾期贷款占比持续下降,逾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由上年末1.02%,下降至报告期末0.85%,其中,逾期三个月以上的贷款占比下降尤为明显。

5.4.8 重组贷款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金额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金额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已重组贷款1,5310.111,5690.13
其中:逾期超过90天的已重组贷款8920.068980.08

注:已重组贷款为经重组的次级及可疑类贷款。

本集团对贷款重组实施严格审慎的管控。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重组贷款占比为0.11%,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5.4.9 抵债资产及减值准备计提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抵债资产的总额为10.50亿元,扣除已计提减值准备9.87亿元,抵债资产净值为0.63亿元。

5.4.10 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化

本集团采用个别评估及组合评估两种方式,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减值损失进行评估。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本集团采用个别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显示贷款已出现减值,其减值损失金额的确认,以贷款账面金额与该贷款预计未来可收回现金流折现价值之间的差额计量,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贷款,及以个别方式评估但没有客观证据表明已出现减值的贷款,将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组合方式评估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水平。

下表列出本集团客户贷款减值准备的变化情况。

 2010年2009年
 (人民币百万元)
于1月1日总额24,00521,608
本年计提6,2414,016
本年转回(671)(943)
已减值贷款利息冲转(1)(110)(106)
收回以前年度核销贷款48155
年内核销(152)(772)
年内转入/出3446
汇率变动(104)
于12月31日总额29,29124,005

注:(1)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减值的贷款其随后现值增加的累计利息收入。

本集团坚持稳健、审慎的拨备计提政策。截至2010年末,本集团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292.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86亿元,主要是受贷款规模增长的带动;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02.41%,比上年末上升55.75个百分点,全部贷款拨备率2.05%,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5.5 资本充足率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1.47%,较年初提高1.02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04%,较年初提高1.41个百分点;本行资本充足率为11.21%,较年初提高1.16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70%,较年初提高1.34个百分点。2010年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主要是本行完成A+H配股后,募集资金215.6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进一步巩固了本行资本基础。

下表列示截至所示日期本集团资本充足率及其构成情况。

 2010年12月31日2009年12月31日
 (人民币百万元)
核心资本  
已缴足普通股股本21,57719,119
储备106,40269,154
核心资本总值127,97988,273
附属资本  
一般贷款准备21,18016,057
定期次级债券30,00030,000
附属资本总值51,18046,057
扣除前总资本基础179,159134,330
扣除:  
商誉9,5989,598
对未合并报表附属公司的投资及其他长期投资1,6611,168
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1,9462,166
扣除后总资本基础165,954121,398
风险加权资产1,446,8831,161,776
核心资本充足率8.04%6.63%
资本充足率11.47%10.45%

5.6 分部经营业绩

以下分部经营业绩分别按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呈示。由于业务分部信息较接近本集团的经营活动,本集团以业务分部信息为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分部报告数据主要来自本行管理会计系统多维盈利报告。

本集团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评估业务分部绩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考虑资产及负债组合的结构及市场利率,各业务分部之间以内部交易利率进行资金借贷。各分部的净利息收入,包括贷给其他分部资金所得的利息收入及向其他分部借款的利息支出,即反映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将资金分配予业务分部的损益。成本分配是根据相关业务分部及管理经费分配所产生的直接成本而定。

业务分部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各主要业务包括的产品及服务详见“业务运作”一节。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各业务分部的概要经营业绩。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项目2010年1-12月(调整后)(注)2010年1-12月(调整前)2009年1-12月
分部税前利润占比

(%)

分部税前利润占比

(%)

分部税前

利润

占比

(%)

公司银行业务25,39176.1525,07475.2012,70856.77
零售银行业务6,40019.196,63519.902,1969.81
资金业务2,3507.051,5564.677,00731.31
其他业务及调节项目(798)(2.39)780.234732.11
合计33,343100.0033,343100.0022,384100.00

注:2010年本集团分部业绩、资产及负债披露方式有所变更。为配合银行运营及绩效管理的需要,2010年本行上线运行新版管理会计系统。新版数据较以往更加依靠业务系统明细,产品、客户属性及运营机构等综合信息的归集更加直观,分摊因素相对减少,以满足管理精细化需要;同时顺应资金业务集约化经营趋势,清晰区分金融市场业务和区域市场传统业务,对原本在资金分部归集的于区域市场经营的资金业务(如各分支机构与同业机构的资金往来和区域市场票据转贴等)进行重新划分,划归公司银行业务,资金业务仅保留总部层面的资金业务,这一变化更能体现发展战略和资源投入方向,有利于管理和业务经营决策。

由于实践上的困难,2009年的比较数据并未按最新修改后的逻辑和假设进行重述调整。2010年的分部信息按上述方式及以往方式同时列示。

地区分部

本集团主要营销网络集中于中国境内相对富裕的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大城市,为配合银行运营及管理层对于绩效管理的需要,2010年本集团对地区分部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下表列示所示期间修订前本集团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分部业绩。

 2010年2009年
 收入占比%收入占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华东27,90339.0919,20437.33
华南和中南21,92930.7219,57038.04
西部6,7019.394,3118.38
北部12,05016.885,79111.26
境外2,7943.922,5704.99
合计71,377100.0051,446100.00

下表列示所示期间修订后本集团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分部业绩。

 2010年2009年
 收入占比%收入占比%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总行11,52016.1413,22725.71
长江三角洲地区15,55521.7910,80321.00
环渤海地区10,77415.095,86611.40
珠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区12,04516.887,51514.61
东北地区3,4364.811,7523.40
中部地区6,9049.674,7069.15
西部地区7,56910.614,7079.15
境外5050.713950.77
附属机构3,0694.302,4754.81
合计71,377100.0051,446100.00

5.7 其他

5.7.1 可能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余额及其重要情况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承诺及或有负债。承诺及或有负债具体包括信贷承诺、经营租赁承诺、资本支出承诺、证券承销承诺、债券承兑承诺、未决诉讼和纠纷及或有负债。信贷承担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末,信贷承担余额6,599.70亿元。有关或有负债及承担详见本报告“财务报表”附注“或有负债和承担”。

5.7.2 逾期未偿债务情况

2010年末,本集团没有发生逾期未偿债务情况。

5.7.3 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坏帐准备的计提情况

1.应收利息增减变动情况:

项目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收回数额期末余额
(人民币百万元)
贷款和垫款1,88366,84266,0052,720
债券投资3,8169,1788,5704,424
其他3138,4938,362444
合计6,01284,51382,9377,588

2.坏账准备的提取情况

项目金额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
(人民币百万元)
应收利息7,588个别认定
其他应收款1,839191个别认定

5.7.4 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其原因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项目2010年12月31日/2010年1-12月较上年期末/同期主要原因
总资产2,402,50716.18%贷款和垫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增长
总负债2,268,50114.85%客户存款等负债业务增长
股东权益134,00644.43%配股融资及本年盈利
营业利润32,96450.43%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较大
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5,76941.32%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较大

5.8 业务运作

5.8.1 零售银行业务

本公司为零售客户提供多种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包括零售贷款、存款、借记卡、信用卡、理财服务、投资服务、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及外汇买卖与外汇兑换服务,其中“一卡通”、“信用卡”、“金葵花理财”、“个人网上银行”、“i理财”等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本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提供这些服务和产品,包括分支行网点、自助服务渠道、以及网上银行、远程银行和手机银行服务系统。

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本公司积极把握宏观经济调整和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扎实推进零售银行业务的二次转型,强化成本收益理念,深化客户经营,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随着转型的深入,零售银行各项业务将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地发展。

零售非利息收入业务

近年来,本公司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逐步建立以“客户资产管理”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专业能力,实现高端客群、管理客户总资产的稳定增长,并通过加强产品创新,不断丰富代销产品种类,为客户精选投资理财产品,加强对客户的资产配置和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在获得客户充分认可的同时,保持零售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

2010年,本公司实现零售非利息收入7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05%,占本公司非利息收入的53.99%,其中: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手续费收入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28%;代理基金收入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6.37%;代理保险收入8.73亿元,比上年增长63.18%;受托理财收入4.95亿元,比上年下降18.18%;代理信托计划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2倍;金银买卖收入2,846万元,比上年增长540%。

2011年本公司将充分挖掘潜力,深入推进市场研究分析工作,不断提升财富管理专业能力,进一步发挥渠道代销优势,继续加大代理基金业务的推动力度,做大做强代理保险业务,加快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银行受托理财业务和外汇业务发展,大力发展个人黄金投资业务,持续推动借贷记卡的POS刷卡消费,加快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等措施,促进本公司零售非利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银行卡业务

一卡通

本公司一直致力于“一卡通”账户建设,不断完善“一卡通”账户的综合理财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客户对本公司“一卡通”品牌满意度、认知度,2010年本公司实施二次转型,以经营客户为导向,在发卡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调整发卡结构,不断提高高端客户占比。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一卡通累计发卡5,694万张,当年新增发卡357万张,一卡通存款总额5,369.17亿元,占零售存款总额的82.56%,卡均存款为9,430元,比年初增加639元。

信用卡

2010年,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本公司继续夯实基础,精耕细作,持续推进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起以价值和效率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有效的客户获取模式,在保持规模适度增长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客户结构;针对细分客群,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产品,如在国内首推“百夫长”标志的招商银行美国运通卡,发行新Young卡、Hello Kitty 粉丝金卡等多项产品,进一步丰富信用卡产品体系;以“非常四季”整体性主轴营销活动为依托,加大客户经营力度,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招商银行信用卡仍然保持行业领先,第三方机构的客户调查结果显示,招商银行信用卡是“消费者最经常使用和最喜爱的信用卡品牌”;在客户体验方面,本公司始终致力于提供愉悦的支付、产品及服务体验,保持信用卡业务的服务优势,2010年荣获了“中国(亚太)最佳呼叫中心”、“中国最佳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奖项;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目前本公司信用卡业务在全国重点城市继续保持明显的领先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累计发卡3,477万张,当年新增发卡404万张,累计流通卡数1,754万张,本年累计实现信用卡交易额3,920亿元,流通卡每卡月平均交易额1,854元,信用卡循环余额占比由上年末的33.50%上升至35.35%。信用卡利息收入3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0%;信用卡非利息业务收入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7%。

2011年,本公司信用卡业务将紧抓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二次转型。加大价值客户获取力度,夯实客户基础;继续提升经营效率,细分客群经营,深入挖掘客户价值,持续推进在地经营;优化内部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与服务体验,进一步探索高效、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私人银行业务

本公司私人银行秉承“助您家业常青,是我们的份内事”的理念,根植于本土的高级客户经理与全球招募的专家投资顾问组成的“1+N”专家团队,遵循严谨的“螺旋提升四步工作法”,为高资产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私密性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同时,通过为客户经理和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系统、专业的市场研究分析报告,为其在变幻的金融环境中做出合理的资产配置提供指引。打造开放的产品平台、构建更加齐全的产品种类,逐步完善私人银行产品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报告期内推出私募股权基金、阳光私募证券基金、各类股权、债权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艺术品投资、期酒投资等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2010年,本公司私人银行客群增长幅度达到42%,管理的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增长幅度达到49%。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在全国16个重点城市设立20家私人银行中心,进一步扩大了私人银行客户服务覆盖率。

零售贷款

本公司向零售银行客户提供各类贷款产品。2010年,本公司继续大力推进个人贷款业务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个人贷款风险定价水平和资本回报,在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个人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等非房贷业务,显著提升本公司零售贷款盈利能力。本公司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个人商业用房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的细分市场,在2010年先后推出了“商铺贷”和“市场贷”等创新产品,有效满足客户多样化贷款需求,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本公司继续深入推进零售贷款流程优化,集中零售贷款中、后台作业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远程贷款服务平台,通过集中化贷后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继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运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管理的先进系统工具,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零售贷款总额4,827.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97%,当年新发放人民币零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较上年提升20.07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33%,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同比显著下降。

2011年,本公司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个人贷款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个人信贷业务的资本回报,强化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效益、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零售客户存款

本公司的零售客户存款产品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通知存款。零售客户存款为本公司提供了大量低成本资金。2010年,本公司积极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金融市场环境,通过有效拓宽储蓄存款资金渠道,保持了零售客户存款稳定的增长,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零售客户存款总额6,503.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4%,其中活期存款占比为60.19%;零售客户存款总额占客户存款总额的35.95%,比上年末下降了2.48个百分点。2011年,本公司将通过持续加强公私业务联动,大力发展代发、代缴业务,发行优质的理财产品优化客户存款结构及客户资产配置、强化新客户拓展力度等多个方面,促进零售客户存款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客户

近年来,本公司一直致力于拓展优质客户,不断夯实客户群基础,调整、优化客群结构,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提升客户体验,本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和“钻石理财”等服务理念,将“因您而变,因势而变”发展战略与“资产管理,基业长青”理念相结合,进一步做好客户的经营管理。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已在原有金葵花理财中心和金葵花贵宾室的基础上建成并开业了54家分行级财富管理中心,高端客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0年,本公司客户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客群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零售存款客户总数为4,520万户,其中金葵花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总资产大于人民币50万元的客户)数量67.01万户,增幅达21.18%,金葵花客户存款总额为2,906亿元,管理金葵花客户总资产余额达11,7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73亿元,增幅24.07%,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67.29%,高价值客户实现较快增长。

品牌及营销

本公司长期致力于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建设,三次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称号,并连续六次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称号;2010年荣获英国《金融时报》“最佳零售银行”奖项及美国《环球金融》2010年度“中国之星”评选的“最佳零售银行”奖项;在胡润百富发布的《2010至优尚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中,本公司第六次蝉联中国千万富豪“最青睐的人民币理财银行”和“最青睐信用卡发卡行”两项大奖;本公司私人银行获得《欧洲货币》“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奖项、《财资》“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奖项及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奖项。

2010年,本公司除持续巩固“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和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品牌优势外,还不断完善“金葵花·尊享”增值服务,积极开展数据库精准营销,大力推广销售和服务流程整合,加强零售银行业务以及产品推广。本公司在2010年率先推出网络互动银行“i理财”,丰富和发展了网上银行的内涵和范畴。持续开展2010年招商银行“金葵花”杯全国少儿钢琴大赛及“第4届理财教育公益行”等大型营销活动,通过品牌建设活动有效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客户拓展及忠诚度的提升。

5.8.2 公司银行业务

本公司向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广泛、优质的公司银行产品和服务。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企业贷款总额为8,023.27亿元,同比增长21.72%,占客户贷款总额的59.60%;票据贴现总额为610.38亿元,同比下降40.02%,占客户贷款总额的4.53%;企业客户存款总额为11,585.43亿元,同比增长23.23%,占客户存款总额的64.05%。

2011年,本公司将坚持“深化转型,积极发展,强化创新,提升管理”的指导思想,切实应对内外部挑战,加强政策传导,统筹推进管理变革,扎实推进二次转型各项工作的进展。

企业贷款

本公司的企业贷款业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和其他贷款(如公司按揭贷款等)。

2010年,本公司积极实施大中小客户并重的客户策略,加大对铁路、交通、电力、电信、现代服务业、可再生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优质行业的支持力度,并控制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等国家重点调控行业的贷款投放,企业贷款的行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此基础上本公司扎实推进“二次转型”,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经营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境内中小企业贷款总额达3,884.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约800.48亿元;境内中小企业贷款占境内企业贷款的比重达到49.72%,比上年末提升2.04个百分点。同时,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1.46%,比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小企业信贷中心不良贷款率持续为零。小企业专营金融服务模式得到社会和监管机构的认可,先后获得“2010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第一名”、江苏银监局和苏州银监分局颁发的江苏省、苏州市“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本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专业化机构建设,深化机构改革。报告期内,小企业信贷中心在全国新建了10家分中心,机构覆盖面扩展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福建海西和泛长三角五大区域;在超过一半的分行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部一级部门,采用风险内嵌的形式,集业务推动和风险控制于一体,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业务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审批效率,有效促进了分行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小企业信贷中心累计发放贷款277.62亿元,贷款余额185.25亿元,比年初增加130.13亿元,增长236.08%;有效客户数3,135户,比年初增加2,205户,增长237.10%。

第二,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树立中小企业金融品牌。本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授权和通用融资产品研发,全力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市场环境和经营特征的融资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上半年,本公司设计了针对中小企业具体融资需求的“助力贷”,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融资产品,帮助其突破融资瓶颈并快速发展。同时,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机器设备按揭贷、商铺租赁权质押贷、品牌连锁贷等新产品,建立了以“订单贷”、“联保贷”和“专业市场贷”为特色的产品体系;建立“小贷通”品牌,推出“小企业专属融资解决方案”。此外,本公司针对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全面启动 “千鹰展翼计划”,计划在三年内,每年在全国寻找1,000家有创新成长特质的中小企业,运用包括融资和投行业务咨询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使其获得更加快速的增长,实现客户与本公司的共同成长。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2010年本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本公司出台了中小企业双签授权制度、风险经理协同作业制度、中小企业金融部派驻审贷官制度等重要规定;在全行上线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小企业和不同业务种类,设计适应性审贷模板和贷后检查模板;推进小企业信用风险全流程优化,积极利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把控。

第四,提升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在加快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本公司非常重视提升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水平。本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但降低了贷款的风险,而且提高了贷款效率、缩短了贷款流程,同时使融资业务更加贴近市场和中小企业需求,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2010年,本公司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水平高于企业贷款总体水平,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较2009年全年上升了5.12个百分点。

银团贷款

本公司为了增强与同业间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分散大额信贷风险,2010年对银团贷款业务大力推动。截至2010年12月31日,银团贷款余额为593.17亿元,较年初增长151.09亿元,增幅达34.18%。

票据贴现

2010年,本公司在综合考虑信贷总额、流动性、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对票据贴现业务进行有效推动。截至2010年12月31日,票据贴现贷款余额为610.38亿元。

企业客户存款

本公司注重提升企业客户存款的效益,努力提高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在企业客户存款中的占比。通过大力发展网上企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不断提高市场营销工作的质量,有效促进了银企合作,为本公司带来了大量低成本的活期存款。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企业客户存款总额中,活期存款占比为56.56%,比上年末提高2.13个百分点,较定期存款占比高13.12个百分点。较高的活期存款占比有利于降低存款的利息成本。

公司非利息收入业务

本公司在推动利息收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2010年外部市场环境相对2009年好转,非利息收入业务获得快速发展。本公司大力促进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公司理财、同业理财、第三方存管、网上企业银行渠道、现金管理、商务卡、养老金、贵金属经营租赁等新型业务的市场开拓,继续保持国内及国际结算、承兑、担保承诺等传统业务收入的稳定与增长,保证非利息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持续加强产品创新的同时,本公司强化了产品运行与合规管理,提升了主要产品的品牌建设,各项核心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客户应用指标取得了持续突破。2010年,公司非利息收入为6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05亿元,增幅66.57%。

在网上企业银行方面,客户规模迅速增长,客户总数达到147,68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3.46%, 网上企业银行客户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强,价值客户群体不断壮大;综合柜面替代率达到45.08%,居国内同业领先水平。发布网上企业银行U-BANK7,国内首家推出3G企业手机银行,持续引领国内企业网银的创新潮流。网上企业银行已具备较强的盈利和销售能力,有效支持全行公司业务发展,充分体现出本公司的科技领先优势。

在现金管理方面,产品综合收益明显提高,为本公司开发和锁定基础客户、吸收扩大低成本对公结算存款、提高贷款客户授信额度使用率和周转率、交叉销售其他公司和零售产品做出了贡献。现金管理客户总数达到142,939户,现金管理客户对公存款余额超过7,500亿元,对公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五度荣获《亚洲货币》“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蝉联《经济观察报》、《首席财务官》、《中国经营报》“最佳现金管理银行”。

在公司理财业务方面,2010年本公司及时把握市场热点,推出了点金账户、理财产品质押等多项理财新产品新服务,产品投资方向涵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债、央票金融债、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金融资产等。2010年全年实现公司理财销售4,508亿元,公司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本公司扩大非利息收入、营销新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工具。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司业务实现代客理财收入3.83亿元,代理基金收入590万元,代理信托计划收入140万元,代理保险收入50万元。

在国际业务方面,本公司抓住经济复苏机遇,持续深化业务联动,不断加大业务创新,稳步推进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增长。报告期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28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53%;出口保理服务质量在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全球年会上蝉联全国第一,全球第五,排名较上年提升三位;国际双保理市场份额接近20%,较上年末大幅提高;境内外、离在岸联动结算业务增长强劲,在总量中的占比达到40%;出口买方信贷及境外银团贷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对外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合计近7亿美元。2010年,本公司完成国际结算量2,273亿美元,结售汇交易量915亿美元,累计发放贸易融资167亿美元,其中叙做进口代付25亿美元(占贸易融资总额的15%),运用福费廷业务办理资产转让5亿美元,办理国际保理24亿美元,实现国际业务非利息收入20亿元。截至2010年末,本公司国际结算、结售汇、外币存款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在离岸业务方面,本公司离岸存款、贷款、结算、利润各项业务指标继续保持中资同业市场份额第一。截至2010年12月31日,离岸客户存款为47.9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27.20%;离岸客户信贷资产为24.28亿美元,比年初增长81.19%;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新增逾期及新增不良贷款均为零;累计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631.83万美元,比去年增长88.49%。

在同业业务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本公司同业存款余额1,985.20亿元,较年初增长226.21亿元,增幅12.86%;存放同业和回购型信贷资产受让等场外同业资产业务报告期末余额268.26亿元,较年初减少305.94亿元;第三方存管客户数378万户,其中新增客户41万户,第三方存管资金余额1,071.50亿元,第三方存管资金量排名同业第三位,客户数排名股份制银行第一位;通过同业渠道销售理财产品合计1,835亿元;跨境人民币同业代理清算累计达704亿元,累计开立清算账户19户;融资融券业务方面,与三批试点券商全部开展合作,开户数累计2,429户,位居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位、同业第三位;“一金通”黄金业务发展良好,代理黄金交易开户数累计35.99万户,交易量累计达72.78吨,其中,代理机构客户黄金交易量累计达22.50吨。

在资产托管业务方面,2010年本公司克服国内证券市场大幅波动的不利形势,托管费收入、托管资产和托管存款创出历史新高,实现托管业务利润8.11亿元,同比增长69.31%,实现托管费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55.07%;托管资产余额3,209.23亿元,较年初增长54.20%;托管日均存款300.46亿元,同比增长18.42%。基金托管新增规模居行业首位,新发托管基金规模名列行业第四,各项托管指标及市场份额稳居中小托管银行第一。6S综合业务平台荣获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创新奖,被境内外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最佳托管专业银行、华尊中国资产托管市场创新客户满意首选品牌、华尊中国资产托管最佳股份制银行、私募基金“金阳光”最佳创新奖。

在养老金业务方面,2010年本公司养老金业务新增签约客户个人账户17.28万户,新增签约受托资产(含辅助受托)43.38亿元,新增托管资产72.93亿元。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10年本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78.60%。2010年本公司抓住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大营销力度,大力拓展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全年共实现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76.13%;重点拓展并购重组、私募股权、IPO、政府财务顾问等特色财务顾问业务,共实现专项财务顾问业务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89.81%。

在商务卡等产品业务方面,通过公私联动营销,截至报告期末,全行商务卡等产品的全年累计发卡量达153,734张。商务卡等产品在2010年全年总计收入9,261.74万元,同比增长56.18%,其中,实现境内交易非利息收入4,317.97万元,境外交易非利息收入1,095.10万元;实现循环利息、预借现金利息和滞纳金等收入3,848.67万元。

客户基础

本公司经过23年的发展,已拥有总量达39.28万户的公司类存款客户和2.21万户的公司类贷款客户群体,其中包括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财富500强跨国企业,并加强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开拓,提升中小企业业务的比重,形成大、中、小客户合理分布的客户结构。同时,本公司公司业务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保持了较高的满意度。

5.8.3 资金交易

经营策略

人民币投资方面:在2010年年初,本公司对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市场资金面状况以及CPI走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做出预测:中国央行上半年政策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在下半年出台的可能性较大。为此,本公司上半年以风险相对较小的浮息品种及中期品种逐步替代风险较高的长期品种和收益较低的短期品种,同时加大一级市场信用债的投资。在下半年,当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后,本公司果断地减持了部分长期固息债,并抓住市场反弹机会,成功调整了投资组合,大幅降低了组合久期。截至报告期末,人民币债券投资的平均久期为2.67年。(下转D43版)

   第A001版:头 版(今日88版)
   第A002版:要 闻
   第A003版:评 论
   第A004版:环 球
   第A005版:机 构
   第A006版:机 构
   第A007版:文 件
   第A008版:信息披露
   第A009版:信息披露
   第A010版:信息披露
   第A011版:信息披露
   第A012版:信息披露
   第B001版:B叠头版:公 司
   第B002版:公 司
   第B003版:产 经
   第B004版:中小板创业板
   第C001版:C叠头版:市 场
   第C002版:动 向
   第C003版:期 货
   第C004版:个 股
   第C005版:数 据
   第C006版:数 据
   第C007版:数 据
   第C008版:数 据
   第C009版:数 据
   第C010版:行 情
   第C011版:行 情
   第C012版:信息披露
   第D001版:D叠头版:信息披露
   第D002版:信息披露
   第D003版:信息披露
   第D004版:信息披露
   第D005版:信息披露
   第D006版:信息披露
   第D007版:信息披露
   第D008版:信息披露
   第D009版:信息披露
   第D010版:信息披露
   第D011版:信息披露
   第D012版:信息披露
   第D013版:信息披露
   第D014版:信息披露
   第D015版:信息披露
   第D016版:信息披露
   第D017版:信息披露
   第D018版:信息披露
   第D019版:信息披露
   第D020版:信息披露
   第D021版:信息披露
   第D022版:信息披露
   第D023版:信息披露
   第D024版:信息披露
   第D025版:信息披露
   第D026版:信息披露
   第D027版:信息披露
   第D028版:信息披露
   第D029版:信息披露
   第D030版:信息披露
   第D031版:信息披露
   第D032版:信息披露
   第D033版:信息披露
   第D034版:信息披露
   第D035版:信息披露
   第D036版:信息披露
   第D037版:信息披露
   第D038版:信息披露
   第D039版:信息披露
   第D040版:信息披露
   第D041版:信息披露
   第D042版:信息披露
   第D043版:信息披露
   第D044版:信息披露
   第D045版:信息披露
   第D046版:信息披露
   第D047版:信息披露
   第D048版:信息披露
   第D049版:信息披露
   第D050版:信息披露
   第D051版:信息披露
   第D052版:信息披露
   第D053版:信息披露
   第D054版:信息披露
   第D055版:信息披露
   第D056版:信息披露
   第D057版:信息披露
   第D058版:信息披露
   第D059版:信息披露
   第D060版:信息披露